许多研究者在向学术期刊投稿时,经常面临选择合适期刊的难题。在完成论文写作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期刊发表成果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决策。
01
确定投稿的期刊等级
国际核心: 包括SCI、SSCI、EI、A&HCI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核心数据库主要在收录期刊方向上存在差异,而并没有等级层次的明显差别。
国内核心期刊: 通常认可的有北大中文核心(北核)、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刊C扩)、中国科学引文核心(CSCD源CSCD扩)等四大核心。这其中前三个可以通过知网核实。
非核心的学报: 每所大学通常只有一本学报,尽管可以有多个版本。有些学报的刊名不含“学报”二字,而其他一些可能有多个版本,这些版本可能共用一个刊号,也可以使用多个刊号。
普刊(包括连续电子普刊):非核心、非学报的国内期刊属于普刊。这类期刊中国家级、省级、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都是由民间自行分类的。虽然官方并没有对其进行详细分类,但普遍认同只要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中有国家级单位,那么该期刊就被认定为国家级期刊。一些地方可能会单独划分地市级期刊,但同样要看主管主办单位。
对于国家级期刊是否优于省级期刊,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经验丰富的研究者来说,二者并没有明显差别。在某些类别期刊中,省级期刊的质量往往超过国家级期刊。这是因为一些国家级期刊背后的国家级单位通常只是名义上的某某国家级协会,缺乏实质性管理,而一些省级期刊则由地方单位认真管理。
此外,关于期刊质量的评价通常依赖于核心、学报、普刊这三个级别,但这种评价方法也并非绝对可靠。有些普刊的要求和质量甚至超过某些学报或核心期刊。虽然一般情况下,发表难度按核心、学报、普刊这个顺序逐渐降低,但这并非绝对规律,有时国内核心期刊的发表难度甚至高于国际核心期刊。
02
明确适合投稿的期刊方向
期刊的收稿方向通常可分为三类:
社科综合类: 该类期刊涵盖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文章,但一般不接受医学相关的投稿。
自然综合类: 这些期刊接收所有工程科学领域的文章,但通常不涉及医学方面的投稿。
各专业类期刊: 专业期刊限定只接收与其专业领域相关的文章。此前一些国内专业普刊由于收稿范围过于广泛,目前已被要求进行整改。
在确定投稿期刊时,大的收稿方向相对容易明确,但小的收稿偏好则较难确定。很多作者在投稿过程中可能会收到回复,指出他们的文章与期刊的收稿主旨不符。
为了核实文章是否适合发表在某个国内期刊,作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查看期刊是否曾经收录过类似的文章。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错误地认为期刊曾经收录过类似的文章就意味着该期刊不再接受相关投稿,实际上,这反而可能证明了期刊对某一方向的青睐。
一般而言,如果在近两年内找到了类似的文章,说明这个方向可能是可以被收录的,这个原则在很多学术数据库中同样适用,如万方维普。
03
确定个人的其他要求
时间方面的考虑主要涉及录用通知和出刊时间。对于录用通知,一些单位可能只要求提交录用通知,但需要注意这一要求通常仅适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
所有学术期刊每年刊发文章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使得所有刊物,无论是普通期刊还是核心期刊,都需要排队等候。不要被刊物的发布频率,如周刊或旬刊的周期所迷惑,实际的出版速度还要考虑期刊的收稿速度。
建议对于核心期刊,至少提前一年半做好准备;而对于普通期刊,目前至少需要提前大半年到一年多。在选择投稿刊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文章方向、期刊等级要求、数据库收录要求以及最晚提交材料的时间,这四个要素将有助于确定合适的投稿时机。
选择期刊时应考虑的因素
文献回顾与参考文献:阅读相关研究文章,查看参考文献,了解发表在哪些期刊上。
查阅期刊官网:访问目标期刊官方网站,获取投稿要求、发表范围和已发表文章信息。
评估文章和期刊质量:阅读已发表文章,评估学术水平和科研知识展示,了解期刊常见的论文类型。
考虑期刊声誉:选择声誉好、广泛认可的期刊,初学者可优先考虑在受尊敬的次一级期刊上发表,提高成功机会。
选择开放获取期刊:考虑在开放获取期刊发表,提高知名度、下载和引用频率。
寻求专家建议:向有经验的同事或导师咨询,获取对期刊特性的深入了解。
全面考虑因素:除了研究方向等,还需关注期刊提供的服务、网站质量和道德规范。
慎选备选期刊:在选择主要期刊的同时,备选两到三个备选方案,提高投稿成功机会。
转自:“特诺科研”微信公众号
本文仅作为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