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为什么通讯作者在中国的认可度不高?

2023/12/19 14:36:08  阅读:85 发布者:

首先,本文强调的对象是中文期刊。

在国际学术界,特别是在西方国家,通讯作者备受青睐,但在中国学术体系中,这一角色逐渐失去关注。对于很多人来说,为何第一作者如此重要,学界为何更看重第一署名身份等问题可能存在疑惑。

知乎上也有很多人关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相关的问题:

显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有时候年轻学者们必须认真思考和重视,因为第一作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很多高校将第一作者视为科研成就的标志,这影响到署名纠纷、个人学术能力展示以及教职和课题申请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01 国内外署名情况

在国外,“通讯作者”备受推崇,但在中国却逐渐失去关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关于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界对署名的偏好,就如有的人认为第一作者是如今学界对署名的偏好。尽管有些读者可能对此表示异议,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幸运没遇到过。如果您在竞争激烈的教职、职称评选和奖学金申请中,您就会发现第一作者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招聘博士人才时特别强调第一作者的发表声明。在招聘者看来,第一作者似乎更具有影响力和付出更多,而其他作者则被潜意识地视为“搭便车”。实际上,有不少论文的第二、第三作者只是名义上的,没有实质性贡献。作为学术研究的第一作者,更容易在学术圈中被人记住,也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赏识,尤其是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情况下。

02 科研署名之争

①第一作者是导师:

关于导师是第一作者的情况,目前许多高校依然认同这种署名方式,因为导师是研究生的指导者。如果作者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如果能争取第一作者的身份的话,还是尽量争取吧。

 

②第一作者是非导师:

如果不是跟自己导师共同署名的文章呢?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并非第一作者,而是非导师是第一作者,那么这篇论文对于你的科研绩效管理可能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贡献可能相对较小,而那位非导师作为第一作者更容易获得相关的科研认可。

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努力没有价值,但在科研绩效评估中,通常更注重第一作者的贡献。这也强调了在科研过程中争取第一作者身份的重要性,因为这有助于突显个人在研究中的独立性和贡献。

③第一作者是同单位合作者:

在一些情况下,即使你不是第一作者,但与同一单位的合作者合作,作为通讯作者可能会为科研贡献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可能在一些学校中并不常见,但在特定的合作团队或项目中,通讯作者的地位仍然可能受到一定的重视。

 

03 为何学校偏爱第一作者?

关于为什么学校推崇第一作者身份政策,以及为何重视外文期刊发表的通讯作者而不重视中文期刊发表的通讯作者,这涉及到学科评估体制、学术传统以及学术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不同学科和学术机构可能有不同的偏好和标准,这也让学者们在选择发表渠道和争取署名时需要更为谨慎和理解相关规则。

虽然其中的原因可能复杂且难以准确定义,但理解学术界的运作规则,关注学科内部的共识和标准,有助于学者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学术环境。

而在中国社会民间文化中,普遍存在对“第一”的强烈关注,这种社会文化风气可能影响到通讯作者的地位。通讯作者在科研成果署名中常常处于类似于“第二”的位置,受到相对较少的关注。这种现象可能源于社会文化中对“第一”的强调,使得科研工作者在合作中面临署名顺序问题时感到焦虑。

 

这种重视“第一”的环境可能对科研工作的推进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在合作中可能会因署名问题而难以达成共识。科研评估体系中将第一作者视为学者竞争的学术目标,导致在合作过程中涉及署名问题时可能存在心理负担。这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合作意愿和合作效果都可能构成阻碍。

尤其对于青年博士研究生,论文发表对于他们的职称评审和科研生涯发展至关重要。在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兼通讯作者的署名顺序中,社会学界和高校应该给予重视,以确保科研工作者的付出和奖励分配得到合理对等。否则,青年学生可能在科研合作中成为被忽视的一方。

04 面对署名博弈,改革迫在眉睫

在许多高校,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工作,合作的研究成果通常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然而,为了考虑各种影响,很多学生选择将导师署名在论文中。这种情况下,选择将自己署名为第一作者还是将导师署名为第一作者,以及是否需要或一定要将导师署名,成为很多博士研究生头疼的问题。

一些高校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已经开始适当调整署名规则,承认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兼通讯作者的署名有效性。这种变化表明高校意识到科研合作的复杂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对合作成果署名的看法。

对于全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而言,高校作为排头兵,提供合理科学的合作激励机制至关重要。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专业知识的优势,未来互补型跨单位的合作模式对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攻关问题至关重要。

在这种社会现实中,迫切需要改进现有的科研评估体系。除了肯定第一作者,还应该肯定通讯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特别是在中文期刊成果的署名中。这样的调整有助于更公正地体现各个合作者在研究中的贡献,促进科研合作的积极性和公平性。

有人可能会质疑,难道署名的先后不是根据付出代价的多少来确定的吗?这种质疑显然是带有很大偏见的,因为它将科研成果中的其他作者置于被忽视的位置。实际上,其他作者同样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而好的、出名的、有荣誉的通常都被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占据了关注的中心。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许多博士研究生在与导师商榷论文署名时处于博弈的劣势。即便是在导师对论文尚未做出贡献的情况下,博士研究生可能也没有足够的谈判余地。

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你就要抓住第一作者的尾巴,向前冲!

来源:知乎,经管定量笔记

转自:“学术后浪之家”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