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干预
2023/8/6 15:47:28 阅读:35 发布者:Ldx864328
我担任的五年级中有一名女学生文某某,在去年九月份因为生病到医院治疗,回家后在家里休养,因为无聊,就以手机打发时间,结果因为玩手机上瘾,找各种理由不到学校上学,久而久之,就厌弃上学,整天待在家里,形成了焦虑心理。针对这名学生存在的心理情况,我认为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作为十岁的小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心理问题,我也很蒙。十岁应该是一个无忧无虑、自在开心的年龄,却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学校,离开老师、同学,独自一人待在家里,对着填空、电视剧发呆,更多的时间沉迷于手机中虚幻的境界中,每天活在虚拟世界中,自己成为了“植物人”,有的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美好人生还没有开始,却让自己走上“不归路”。根据我的调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出现在智能手机的出现、虚拟世界的出现以及年龄更替的影响。学生在进入一定年龄段,由于接触的新鲜事物大多来自手机,当自己走进虚拟世界之后,将会在沉迷其中,甚至不会觉醒,每一天总想着虚无缥缈的事物,不想与周围的人接触,学生不想学习,总认为学习无用,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同时不会理解家人,心智也逐渐下降,只会走自己想走的路,也就是每天不想做事、学习、甚至不想吃饭。总之,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都不想做了,把自己完全孤立起来。
二、思想沟通,排除心理焦虑。学生在与同学、家人以及周围的人相处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学习差被别人取笑、作业做得不好被老师批评、到学校被同学辱骂等等问题,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心理焦虑问题。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消除心理方面的疑虑,树立自信心,能够按时上学,积极面对生活。学校是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知识积累、人际交往的摇篮,当自己融入其中之时,会感觉到其中的快乐,能够把自己心中的不快乐进行排解。老师、同学的关心能让自己树立自信心,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学习也会有所进步。当自己无所事事的时候,就会胡思乱想,反而让自己产生心理压力,在学校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每天要做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减轻自身所产生的的压力,自己会把许多的心理压力释放出来,从而感觉轻松了许多。童年时期的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会迷失自我,减压的方式有许多种,只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会变得更精彩。
三、心理咨询,让心理问题得到适当调适。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让自己内心的想法得到释放,能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开取自我释放的心理按钮,寻找到自我救赎的方法,产生对生活的信心。学生在自我约束中会走一些极端,要么是过于放纵自己的天性,要么就是沉默寡言,产生心理问题,诸如焦虑、抑郁等症状。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老师也寻找许多解决的办法,能够帮助问题学生渡过难关,解开心里的结。打开心结,光靠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家长应该负起责任,作为家长跟随孩子时间最长,问题的发生与家长有很大的关系。在家长面前,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想法,自然是知道的,会向什么方面发展,也会发现不少问题。心理咨询也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找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问题自然会解决得快一些。
四、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心理问题是自己内心产生的心理疾病,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从自身出发,进行自我的心理解脱,让自己振作起来,勇敢面对生活,树立自信心,调适自我的心理,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这名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试着用许多方法进行心理沟通,从这名学生为什么不去上学,逐步了解了一些她的顾虑,在她进入学校时,就受到同学的辱骂,使她产生了一些心理负担,接下来的时间,这名学生还产生了不愿说话的心理,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到了五年级,接触了手机之后,这名学生从手机上了解了许多信息,对手机中的虚拟世界产生了依赖心理,逐步产生了心理焦虑。逐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需要社会、家庭以及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在这名学生身上,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尽量帮助她摆脱困境,早日走上心理健康之路,做回正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