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设计包括选题、研究、撰写等阶段。一篇结构完整的学位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各部分的行文规范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梳理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常见的失范问题并提出建议,有助于规范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行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1
选题过大或过小
众所周知,医学涉及领域广泛,有的医学生不加以深入思考、未进行仔细调研,为了完成而完成就匆忙选择一些或许感兴趣但没有积累的题材,结果难以开题或者开题后苦于材料不全或资料阅读量过于庞大而无法继续该题材写作。
通常,导师也会给一些题目供学生参考,或者学生可自主选题。更多地会建议自主拟题,可体现个人特点,也往往会出其不意。故在拟题时要适当,不可太大或太小。
选题时尽量多地查阅文献,把握大量可供选择的资料,除考虑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外,必须选择自己熟悉并有深入了解的题材。简而言之,一谈到该主题,著者必须有大量内容可写。
拟题时力求适度,既不可包罗万象,也不可只攻一点。一般围绕主题,在正文部分列出三至五个二级目录把问题说清楚就比较适当。若多于五个二级目录,题目就可能太大,反之可能太小。
2
逻辑性不强
一篇优秀的医学论文应做到目的明确,材料与方法合理,结果清晰,讨论深刻。同时注意逻辑要分明、脉络要清晰。论文的逻辑性直接影响表述是否清楚、准确,进而影响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
在医学研究生论文撰写中,常常出现逻辑混乱的现象。即使脑子里的想法很多,但是写出来的论文结构松散不成体系。内容上东拼西凑,层次既不符合论文的逻辑顺序,也不符合读者的认知规律。
医学论文应当有理有据,可适当利用图表、模型等完善其观点,有利于更加清楚地展示其成果。例如在胰岛素的表达鉴定中,将扩增DNA、重组质粒和重组大肠杆菌的电泳图加入到文章中,证实了文章真实性的同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此外也要注意正确使用逻辑符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合理分段,并且关注语句及段落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才能显得论文干净利落。
真正想要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与写作素材的积累。通过大量阅读的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他人的写作中汲取知识,提高自身对论文的整体感知。
3
英文摘要不规范
这个可能已经成了大部分中国学生的通病了,由于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不少学生的英文摘要质量偏低,很多都是直接从中文部分直接翻译而来,导致许多中式英语的出现,例如“结核病的治疗”就直接翻译成 “tuberculosis s treatment”,而正 确 的表 达 应 是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另外,医学中存在大量的专业名词,许多医学研究生虽然对中文写作得心应手,但由于缺少对英文文献的接触 ,对英文中专业表述不够熟悉 ,出现了错误的词汇。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逐渐增多,英语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这个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英语词汇、语句的积累。
4
讨论部分不深刻
讨论是医学论文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升华,蕴含着论文的精华。很多同学写完记过就以为论文完成了,忽视了讨论的重要性。例如在一篇论文中,只有两种不同疗法治愈率的差异,而没有对该差异进行解释与分析,没有将研究结果进行延伸和拔高,这样的论文既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
有的同学虽然做了讨论,但是内容却和结果雷同,只是将结果内容重复了一遍,反而显得啰嗦。这部分应该是作者对其实验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展望,并且对实验结果加以阐释,将自己的最重要的发现总结归纳,发表独到的见解。同时也应说明研究的局限性与不足,以及实验结果对临床应用的意义,增加论文的利用效率。
5
参考文献引用不规范
论文在引用文献时,最常见的问题是参考文献太过陈旧。在论文引用时,应当饮用最近3-5年的文献,这样才能提现论文的先进性。
还有的医学论文,所引用的文献和论文选题的关联度不密切,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样也起不到文献应有的作用。
引文数量过少也是医学研究生论文撰写中的常见问题。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项研究往往贯穿着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参考文献数目多、质量精,才能使论文的理论依据更加完善,一定程度上提升论文的科学性。但是,论文的引用也要掌握一个合理的度,有的论文引用文献过度,通篇大量罗列堆砌别人的观点,人云亦云,没有 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性结论,这样“掉书袋”式的滥引滥用,便失去了文献应有的价值。
转自:“小V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