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建立与优化管理规则
2023/4/24 16:06:52 阅读:144 发布者:
作者:宁延
过年期间评审了一些工程管理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几点感想,做个记录。
专业硕士论文研究中要体现管理规则(如成本计算规则、进度管理规则)的属性(管理规则是一种设计理论,即为达到某目的,应该要做什么、怎么做),以改进、建立规则为目的。一方面规则具有通用性,不是针对具体的企业;另一方面,规则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专业硕士培养的目标相适应。不要过于单一强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的使用。
规则:为实现某目的,依据一般管理规律而制定的规范要求。
目的性:为实现某目的而设计的规则;
科学规律:来自于管理规律;
指导与约束性:引导和约束做什么、怎么做。
指导实践的层级:
设计准则(抽象层面,指导设计活动)
规则(具体层面,指导具体设计活动,如计算规则、逻辑过程和步骤等)
准则与规则之间的联系:准则提供规则的指导和约束,规则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体现准则
研究生培养中,要加强工程思维的培养,培养解决复杂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其中重要的是掌握设计理论、管理规则,进而具备针对复杂工程管理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的能力。
技术层面的培养包括两个内容:
解决方案设计。如招标文件、投标文件、项目管理规划、清单编制、项目经济分析、进度计划编制等。其中的能力要求包括清楚逻辑关系(原理)、原理(设置的规则)和技术细节,理解规则背后的原理。并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可以熟练应用规则设计解决方案。
指导解决方案设计的准则、价值导向等。准则作为抽象、高层的策略。如合同的早期预警、信任机制。
规则(设计理论)背后是规律(基础理论),实践问题解决是目的和价值导向,为实现某目的,应该要怎么做。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整体上,呈现的逻辑关系是:规律(集合)->规则(集合)->解决方案(体系)
规律是理论层问题,是需要发现的,常采用因果解释;
规则是连接规律和解决方案,有设计属性;规则采用功能性解释:做某事,可以实现某种状态。在标准中的用词:应、宜、禁止等表现规则的解释力度大小;
解决方案是实践的问题。解决方案具有目标和价值导向,通过设计得来。
实践问题是成体系的,并且是目标导向的。不同价值导向将牵引规则和规律的发现。解决方案有不同类型规则支撑。如招标文件有法律、造价、管理等多类规则。
在实践问题导向之下,可进一步分析解决方案中规则(设计理论)的状态,以此作为研究的选题:
1-已知与未知
规则已知:改进规则,改进一个规则,解决方案的效能提升。理论贡献在规则改进,实践贡献在基于改进规则的解决方案的效能提升。
规则未知:建立规则。
2-组合状态:步骤、流程等组合起来完成解决方案设计
高:大量组合在一起的不同类型的规则,如跨职能部门管理;
低:充分定义的问题,某一类型的规则,如进度计划。
研究中,实践问题的解决,需要将实践问题抽象到某一规则的设计。通过建立、优化规则来解决实践问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PM项目管理笔记”。
转自:“刘西川阅读写作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