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最近找全了参考书,也看过一遍,然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老师,我去年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专业课分数才勉强90多分,是方法错了吗?“
“老师,我什么时候开始背书是来得及的呀?”
问题不大,带着大家梳理一下备考的整体流程吧。
▍STEP 1:列公式,明确终点
无论之前对考研信息了解多少,这次一定要做好综合的整理,明确以下信息:
1.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
a.报名要求,如学历、学位、专业限制,尤其是非应届生,是否符合当地的报考条件。
b.招生专业及人数,近3-5年的变动情况。含总人数变化,及保研名额变化。
c.报考院校的招生人数及报录比招生人数和报录比都可以显示出考研的难度,特别是报录比,报录比越高,说明竞争越激烈。
d.学校是否有特殊政策,如破格复试、总分补差、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强军计划、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单独划线)等等。
e.历年的调剂情况。这类信息非常难找,留意即可。
2.目标院校的学科建设情况
a.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位置,这是一个很综合也很客观的评价指标。
b.关注目标院校的重点研究领域、分支学科情况;择校阶段还可以关注是否有博士点,尤其是计划读博的同学。
c.目标院校老师的最新学术发表、在各类学术活动中的学术观点,尽量梳理成文字,补充进备考笔记。
d.是否有新的大牛老师近年加入了该院校。
3.近3-5年的考试情况
a.明确院校的考试要求,如考试大纲、参考书目等。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清华、北大等院校并无官方参考书目,目前大家用的书单就是学长学姐经验版啦。查找相关信息的时候,一定要甄别清楚是否为官方信息。
b.往年真题分布。参考书或者大纲,为大家划定了大框架,以及核心知识点;而真题的分布,则更进一步为大家圈画了重点,甚至把知识点”场景化“了,有些知识点适合以论述题的形式考察,有些知识点则适合以操作题、设计题的形式出现。真题分布,尽量细化到考察的知识模块,占多大比重,常以什么题型出现。
c.目标院校老师的论文、课件,是否曾出现在考卷上。
综合上述信息,就要列出全年的备考清单了。比如有多少本书要看、有多少真题要分析、有多少论文要读,每一项任务需要多少时间,这一步仅仅列”任务清单+预估时长“就可以了。如果有能力完成真题分布的研究,就多加一项”高频考点“”低频考点“”零频考点“。
最重要的一点,全年要保持信息通畅,尤其是考情的变化。
▍STEP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明确全年”工作量“
众所周知,考研是周期性很强的事情——“从你现在的基础出发,达到目标院校的考察水平,同时超越报考该院校的竞争者。”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少走弯路就是最高效的备考方式。具体到备考方案上,就是对自己的基础做一个评估,定好自己的起点,直接拉个任务线直奔终点。逻辑上如此,执行上则可以反过来,将清单上的任务划分成”熟悉的“”了解的“”陌生的“三类。
▍STEP 3:执行中修正
做好大致的分析和规划,就可以继续向前推进自己的学习任务了。列表格是为了让学习更加高效,不是为了做计划搁置了学习任务哦!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常常复盘,2-4周回顾一下自己的复习效率。细微偏差就尽快赶上,如果效率跟预估的偏差过大,就要重新调整任务清单了。现在错过的每一个任务,都要占用冲刺时间来弥补的。尽快发现,尽快调整。
转自:“社会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