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讲座预告|包华石:卢梭与18世纪的中国奏章——卢梭的公共舆论观与真德秀的公议
2023/4/10 14:47:03 阅读:141 发布者:
主题:
卢梭与18世纪的中国奏章:
卢梭的公共舆论观与真德秀的公议
主讲人:
Martin Powers(包华石)
(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主持人:
林晖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时间:
2023年4月11日(周二)19:00-21:00
地点:
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光华西主楼2501
直播方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B站直播
主讲人简介
Martin Powers(包华石)
Martin Powers(包华石),著名汉学家、艺术史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艺术在中国人际关系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并特别注重其中的社会正义问题。著有《古代中国的艺术与政治表达》(获1993年列文森奖)、《纹样与人物:古典中国的装饰、社会与自我》(获2008年列文森奖)、《西中有东:前工业化时代的中英政治与视觉》 等,主编学术论文集3部,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余篇。他曾在许多国家级委员会任职,包括NEH、ACLS和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的咨询委员会,是当今汉学界和中国艺术史学界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
主持人简介
林晖
林晖,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副院长,哲学学院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近现代哲学、德国哲学、教育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近期研究重点为西方近现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代表性作品包括:《理性、兴趣与实践:康德哲学中的问题》《事实与价值:教育哲学中的两个传统》《危机时代的激进想象力:美国左翼学术新趋向》等。
讲座内容简介
在对启蒙运动的研究中,很少有人关注中国与卢梭思想之间的关系。然而,二者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本讲座首先考察一系列可资卢梭利用的中国政治理论,继而对卢梭最早的英译本《社会契约论》(Social Compact, 1764)中对公众舆论和政治权威的理解与中国理论中可供他使用的类似术语进行比较。《社会契约论》的诸核心主题与真德秀关于公议的两篇文章惊人地相近,后者于18世纪30年代以法语和英语的形式出版。包华石认为卢梭的体系倾向于民粹主义,部分原因是耶稣会士没有翻译真德秀第二篇文章的后半部分,而这一部分解释了他所谓的公议是什么。其后果是,他将“人民的声音”解读成民粹主义的含义,而不是理性论证的产物。
来源: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