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华东理工Nature子刊:Ni-CaO催化剂上CO2捕获与原位转化协同作用

2023/4/4 10:42:58  阅读:111 发布者:

集成式CO2捕获和转化(iCCC)技术是一种有希望且低成本的碳中和方法,但对于吸附和原位催化反应之间的协同作用缺乏共识,阻碍了其发展。

基于此,华东理工大学胡军教授和龚学庆教授(共同通讯作者)等人报道了通过构建连续的高温钙循环法和甲烷干重整(CaL@DRM)过程,说明了CO2捕获和原位转化之间的协同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通过平衡多孔CaONi纳米颗粒的负载密度和尺寸来控制的吸附/催化界面,在650 ℃时CO2CH4的超高转化率分别为96.5%96.0%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通过DFT计算发现,单个CO2更倾向于吸附在CaO表面,形成1C-OCaO)键和2个(CO2O-Ca键,即形成碳酸盐类吸附物种(*CO2)。计算得到的吸附能(Eads)为1.21 eV,略强于Ni4簇上的CO2Eads=1.19 eV)。计算得到的CO2Ni4簇周围CaO(100)不同位置上的吸附能都非常接近,说明吸附的CO2CaO(100)表面的迁移率适中。

作者首先计算了*CH4*CH3 + *H*CH2 + *H*CH + *H*C + *HNi4-CaO(100) Ni位点上每一步CH4脱氢路径的能垒,分别为0.32 eV1.21 eV1.62 eV2.61 eV。生成的*H既可以结合生成H2,也可以参与CO2转化。

根据计算,Ni位点*H溢出到附近*CO2形成*COOH,能量势垒为2.44eV和所形成的*COOH可以进一步解离成*CO+*OH,具有0.36 eV的小能量势垒 ,整个过程放热0.89 eV

*H也可与*CO2反应形成*HCOO物种,需要克服3.40eV解离成*HCO+*O*CO2直接转化为*CO+*Ni4-CaO(100)上的O物种非常困难。结果表明,CaL@DRM途径在Ni4-CaO(100)表面上具有协同作用。

Synergistic promotions between CO2 capture and in-situ conversion on Ni-CaO composite catalyst. Nat. Commun.,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36646-2.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6646-2.

转自:“萤火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