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等团队从大果大戟中发现良好抗炎活性的新化合物
2023/4/4 10:04:54 阅读:177 发布者:
来源:结构药理学
近日,结构药理学与中药化学生物学实验室(研究所)在国际知名杂志Phyto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Ent-kauranes and ent-atisanes from Euphorbia wallichii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原文链接:doi.org/10.1016/j.phytochem.2023.113643)的研究性文章。沈阳药科大学无涯创新学院博士生王亚丽、孙德娟副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姜清华副教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陈丽霞教授、李华教授和林羽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
炎症(inflammation)是生物组织受到刺激或外伤、感染等组织损伤所产 生的一种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局部表现为红、热、肿、痛和功能障碍,全身反应为发热、白细胞增多以及实质器官的损伤。通常炎症对宿主有益,但炎症反应失控可引起组织损伤,促进急性或慢性炎症疾病的发展。急性炎症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主要特征是组织液和血浆蛋白的渗出和白细胞的迁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持续时间较长,首先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大量产生,引起血管增生和组织坏死,最终导致器官和组织功能退化,严重时会导致病人死亡。因此,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炎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课题组已从大戟属植物大果大戟中发现了具有良好抗炎活性的化合物,为了发现更多具有抗炎活性的前体化合物,课题组继续对大果大戟进行了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探究。
大果大戟(Euphorbia wallichii)为大戟属植物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印度、尼泊尔以及克什米尔地区,作为传统的藏药,常用于治疗水肿和疔疮、疖、疹及皮肤炭疽等皮肤病。已有的文献表明,大果大戟中主要含有二萜类、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及其他类成分。二萜类是大果大戟的主要成分,包括对映-贝壳杉烷型、对映-阿替生烷型、对映-松香烷型、巴豆烷型、千金烷型、巨大戟烷型等。
本课题对大果大戟干燥全草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了12个二萜类化合物,其中9个新化合物,包括5个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wallkauranes A-E)和4个对映-阿替生烷型二萜(wallatisanes A-D)。文章评估了所有化合物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NO抑制活性。其中,wallkaurane A能够显著抑制NO的生成,IC50值为4.21 ± 1.81 µM。初步的机制研究表明,wallkaurane A抑制TNF-α、IL-1β和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呈剂量依赖性降调iNOS和COX-2的表达。Wallkaurane A可以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和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炎症反应。
转载自结构药理学
转自:“如沐风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