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州中医药大学+澳门大学联合揭示复方八味败毒散通过肠道菌群及调节巨噬细胞抗炎减轻败血症引起的肝损伤
2023/4/4 9:55:01 阅读:140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药学学报 ,作者APSB
败血症(Sepsis) 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全身器官功能障碍并危及生命的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由宿主对感染的炎症反应引起。 抗生素是败血症初期治疗的有效药物。 然而,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可能会导致耐多药感染和死亡。 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肠-肝轴是指肠道和肝脏之间的微生物、代谢和免疫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通过门静脉和胆道树双向连接。 在过去的20年里,人们已经很好地了解了败血症期间关键器官(如肝脏和肠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器官间的交流。 然而,败血症性肝损伤(SILI)与不良的临床结果相关。 因此,目前正在研究败血症期间肠道和肝脏损伤的发病机制,在肠道和肝脏之间建立物理屏障的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脓毒症引起的肝损伤被认为是重症监护病房 (ICU) 的一个关键问题。肠道菌群在脓毒症引起的肝损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复方八味败毒散 (BaWeiBaiDuSan) 是从八种传统中药(人参、百合、黄精、金银花、沙棘、杏仁、桔梗和柏皮)提取的有效成分。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研究八味败毒散治疗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来逆转败血症引起的肝损伤。
为此,澳门大学健康科学院梁丽娴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 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谢莹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陈建新教授课题组,应用网络药理学来预测八味败毒散的可能机制。运用盲肠结扎和穿刺手术 (CLP) 用于诱导脓毒症和相关损伤。并应用粪便菌群移植 (FMT) 和16S rRNA PacBio 单分子实时 (SMRT) 测序用于验证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通过使用氯膦酸盐脂质体和抗白细胞介素-10受体小鼠抗体 (anti-IL-10R mAb)探索肠道菌群减轻脓毒症损伤的潜在机制。作者发现中药复方八味败毒散和肠道菌群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可能是新型治疗脓毒症和脓毒症引起的肝损伤的益生元和益生菌。为治疗败血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该文章发表在《药学学报》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023年3期。研究工作得到了本研究由常规补助金和联合补助金资助,Neher博士的创新药物发现生物物理实验室,澳门科技发展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青年岐黄学者”,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同时,本研究还得到澳门大学创业研究基金和澳门大学健康科学学院的资助。
Herbal formula BaWeiBaiDuSan alleviates polymicrobial sepsis-induced liver injury via increasing the gut microbiota Lactobacillus johnsonii and regulating macrophag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mice
Xiaoqing Fan, Chutian Mai, Ling Zuo, Jumin Huang, Chun Xie, Zebo Jiang, Runze Li, Xiaojun Yao, Xingxing Fan, Qibiao Wu, Peiyu Yan, Liang Liu, Jianxin Chen*, Ying Xie* and Elaine Lai-Han Leung*
Acta Pharm Sin B 2023;13(3):1164-1179
作者简介
梁丽娴
梁丽娴博士现为澳门大学健康科学院教授,荣获 2020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青年岐黄学者。研究方向主要为肺癌靶向治疗的中药新药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Outlook),Gut,JAMA Oncology,Pharmacol and Ther,Briefing in Bioinformatics,J Exp & Clin Can Res,Leukemia,Oncogene,Pharmacol Res, Antioxidant and Redox Signaling,Cancer letter,Int J of Cancer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已发表SCI论文130篇,其中第一作者文章23篇,通讯作者文章60篇,累积影响因子(IF)为807.354,影响因子>5的有62篇,最高影响因子为 36.104,平均影响因子6.21, 他引次数4688,单篇最高他引次数843。获国际发明授权专利39项。研究获得澳门基金会,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与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科研资助项目等多项资助。分别在2014及2018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五排名人),2014年国家科技部与澳门科技发展基金联合课题及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海外杰青)。2013年获中银学术研究优秀奖,2014年获澳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类二等奖。受邀任国际知名药理学杂志Pharmacol Res (IF 10.334, Q1 区间)主编,是两岸四地唯一受邀任此职位的学者。同时担任另2部IF>8杂志ARS, Engineering及1部 IF>6 Stem Cell Review and Reports 编委。
转自:“如沐风科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