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碳中和背景下中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现状、挑战及对策建议

2023/4/3 10:53:40  阅读:113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作者谭显春,闫洪硕等

引用格式:

Yan H S, Tan X C, Zeng A, et al. Chinas carbon accounting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carbon neutrality: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suggestions,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doi: 10.1016/j.accre.2023.01.008

全文链接(免费下载)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27823000187

研究概述

加强碳排放核算是中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支撑。在全球迈向碳中和的背景下,完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做好谈判履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包涵的国家/区域、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面,在核算边界、核算方法、不确定性等方面总结比较国内外碳排放核算标准指南的现状和差异;同时,结合碳中和背景下以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与美国《清洁竞争法案》(CCA)等碳关税政策为代表的国际新形势,分析其对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潜在影响与挑战,并提出完善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对策建议。

图源:网络

基于国际相关标准指南提供的方法和框架,结合不同层面的实践探索,我国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集国家/区域、企业和产品等多层面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其中,在国家/区域层面,以行政区为边界,分行业部门开展核算;在企业层面,以企业法人为边界,核算与生产系统相关的直接排放和电力热力间接排放;而在产品层面,当前仅有部分地方和团体标准,往往参照国际指南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相较而言,中国碳排放核算体系在国家/区域层面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是在企业和产品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在企业碳排放核算指南中尚未包含价值链上下游间接排放的核算内容,并且亟需补充建立符合国情的产品碳排放核算相关标准。

在碳中和背景下,以欧盟CBAM与美国CCA等碳关税政策为代表的国际新形势,将对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和挑战。其中,在国家/区域层面,需要提高数据透明度与科学性,以保证行业平均数据或企业实际数据可以作为征税依据;在企业和产品层面,亟需上下游企业间形成有效的数据流通,降低二次数据对核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各层面均需要更加真实准确的排放因子,特别是在企业与产品层面,使用不及时更新的电力和热力排放因子,可能会高估碳排放量,进而造成损失。

整体而言,结合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发展现状和趋势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建议来完善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一是完善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指南,考虑将价值链上下游排放纳入企业核算边界;二是编制符合我国国情的产品碳排放核算标准指南,优先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产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在此过程中考虑提高企业与产品活动数据统计与碳排放核算的协同性;三是建立有效的政策保障机制,包括碳信息披露、绿色供应链建设、活动数据统计核查、动态排放因子库等,提升活动数据与排放因子的准确性,为各个层面碳排放核算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

第一作者

闫洪硕 博士研究生

简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

通信作者

谭显春 研究员

简介: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碳中和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IPCC AR6第三工作组主要作者。长期从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的研究与咨询工作

转自:“经管学术联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