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Economic Review文章China's domestic production networks考察了中国的国内生产网络,主要贡献体现在以更精准的方式测度国内省际贸易。文章使用增值税发票建立跨省2002 年和 2012 年的投入产出表,并与人口普查相结合确定生产工人的位置。记录了 i) 不同省份间的中间品增加值贸易;ii) 不同产品的跨省分工;iii) 由于国产替代带来的出口国内增加值提高。有关工人职业的信息表明 iv) 更富有北京、天津、上海等沿海地区专门从事研发和营销活动,而 v) 内陆省份专门从事生产活动。
Chen Q, Gao Y, Pei J, et al. China's domestic production networks[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22: 101767.
引言
贸易协定以及更好的沟通和管理系统促成了生产的分散化。越来越多的文献研究了这种切割全球价值链的原因和后果(Baldwin,2016 年)。该文献的重点是全球采购对行业、公司和工人的影响,将国家视为空间点,很少考虑经济体内部公司之间的经济联系。
然而,国内生产网络——一个使用供应商投入的相互关联的生产单元网络——对广泛的主题都很重要,例如理解为什么金融和商业服务会提高制造业出口绩效(Liu、Mattoo、Wang 和 Wei,2020); 国内产业之间的联系如何影响全球网络的整合(Beverelli、Stolzenburg、Koopman 和 Neumueller,2019 年;Meng、Fang、Guo 和 Zhang,2017 年);冲击在经济中传播的方式(Carvalho、Nirei、Saito 和 Tahbaz-Salehi,2017 年;Tokui 等人,2012 年);资源错配的总体生产力效应(Jones,2011 年);以及贸易带来的福利收益(Caliendo & Parro,2015)。
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数据库,并记录了中国国内生产网络演变的事实。其次,我们使用人口普查数据来探索在中国国内生产网络中从事活动的工人的位置。
数据
跨省投入产出表
使用增值税发票直接计量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征收的企业间交易。 增值税发票报告销售价值、公司所在地,并提供公司的 4 位行业分类。如果买卖公司位于不同的省份,则观察到跨省贸易。如果公司位于同一省份,则为省内贸易。通过汇总交易价值,按省份产业对计算了 2003 年和 2012 年的省际和省内贸易流量。
从国家统计局 (NBS) 获得了 31 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企业间增值税交易与省级 SUT 相结合,创建了 2002 年和 2012 年的省际投入产出表。IPIO 显示了特定省份特定行业的产出如何在中国所有其他省份-行业对之间在中间使用和最终消费之间进行分配。
工人工资和职业
使用 2000年和 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获得了 0.1% 的人口普查样本,2000 年(2010 年)约有 120 万(130 万)个观测值。观察个人的位置、职业和就业行业。
关注 Timmer 等人(2019 年)并将职业映射到四个所谓的业务职能:生产、研发和技术开发(简称 R&D)、销售、营销和分销活动(Marketing)以及其他支持活动(Other)。
为了按职业衡量相对工资,使用2002 年和 2013 年的中国家庭收入项目 (CHIP) 调查。
方法
产品要么出口,要么在国内消费,要么用作中间投入。产出 s 在出口、国内消费和中间投入之间划分:
其中 A 是国内中间投入系数矩阵,Z是使用增值税发票估计的省-行业对之间的中间投入的矩阵。设 m 为从国外进口的中间投入的向量。然后,设 v 是一个附加值向量,即产出减去国内和进口中间投入。增加值 v 是资本收入 vc 和劳动收入 vl 的总和。
追踪出口中的国内附加值,以检查中国国内生产网络中的附加值。 国内贡献是出口产品的行业增加的价值,但也包括通过中间投入提供间接贡献的其他国内省-行业对的增加值贡献。计算这些间接贡献需要使用跨省投入产出表。
se 表示每个省工业生产的用于出口的总产出。测量如下:
de 为体现在出口中的每个省-产业对的国内增加值。
网络分析需要确定节点并为定义节点之间的链接(边缘)的国内增值流量设置条件。 各省之间的联系基于一个条件,即仅确定那些在一个省的出口中提供相当大一部分国内附加值的省份。它的设置使我们可以可视化和解释网络。也就是说,网络分析需要捕捉省之间的相关经济关系。我们尝试了几个阈值并将其设置为 1.5%。
链接(边)的方向基于省份在其他省份的 VAX_D 中的份额。这意味着我们检查有向网络。
由于我们使用二元信息,我们检查了一个未加权的网络,因此关注各省之间体现在出口中的国内增值流动的广泛边际。
在最后一步中,我们使用 Timmer 等人(2019)引入的方法追踪有助于国内出口增加值的活动类型。
矩阵 G 典型元素代表 p 省产品 i 的功能 k 在出口中体现的国内增加值。
采用巴拉萨指数(巴拉萨,1965)来检验中国各省的功能专业化。最初,巴拉萨指数是指通过比较一个省在世界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与该省在整体出口中的份额来衡量相对贸易表现。
中国国内生产网络
跨省离岸外包的一个广泛衡量标准是来自其他省份的中间产品在一个省份生产制造品的份额。在 31 个省份中,有 18 个省份的中间体来自其他省份的份额有所增加。
中间投入的省际贸易因产品而异。 纺织品生产的地理集中与汽车生产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图 1 表明许多省份的汽车产量相当可观,表明各省的产量分布更加均匀。这可能与省级政府在汽车行业建立本地公司的努力有关(在第 2 节中讨论)。然而,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心脏地带的湖北、上海和吉林等省份显然拥有最高的汽车产品产量。
添加了一条对角线以显示 2012 年从外省采购是否高于 2002 年。从外省采购的中间产品对纺织和汽车都有所增加。也就是说,图 1 中的大多数观察结果都在对角线上方。
随后的行显示了产品之间的巨大差异。许多传统制造品,如纺织品、皮革、纸张和木制品,从国外进口的中间体份额下降。然而,对于其他几种产品,来自国外的中间体份额有所增加。最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产品,其份额从 16% 增加到 27%。
本小节基于国内增加值的跨省流动考察了中国国内生产网络的特性。如图 2 所示。该图显示了 2002 年至 2012 年间有向二元网络的发展。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