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P | 肝细胞癌治疗的新方向---外泌体
2023/3/31 17:14:13 阅读:105 发布者:
Journal of Exploratory Research in Pharmacology
《药理学探索研究杂志》
文章导读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最普遍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亦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其中一项主要原因。然而,现阶段肝脏切除手术及肝脏移植为主的治疗方案成效并不显著,有必要为相关疾病寻找更具成效的治疗方式。
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细胞所分泌的单层膜小囊泡,可诱导细胞发生生物作用。EVs更高的生物兼容性、稳定性、以及较低的细胞毒性,均使其成为运载对抗癌细胞药物的合适“媒介”,而EVs更可通过外在改造使其更容易被癌细胞所吸收。因此,本文深入剖析并探讨EVs作为治疗HCC“媒介”的潜力。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是RNA的一种。早期研究曾证实,EVs中含有多种非编码RNA,包括环状RNA (circRNA)、微小RNA (microRNA)、以及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 而上述RNA种类均对癌细胞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且各自具备抑制肿瘤增生的功能(见图一)。过去研究也证实,EVs具有传递抑制癌细胞增长的非编码RNA的特性,使其可被应用于HCC的治疗中。这些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相关治疗方案后,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肿瘤转移率亦有所下降。因此,我们认为EVs用于治疗肝细胞癌(或HCC)是可行的,而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 外泌体可以作为药物传递载体,将抑制肿瘤的非编码rna(长非编码rna、环状rna和微rna)传递到HCC细胞。
但是,要将相关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仍有一定困难,例如如何大量生产符合临床规格的EVs,怎样提高EVs的药物负载率,以及避免治疗中所产生的严重副作用。
结论展望
如果想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EVs,我们必须先克服上述技术障碍,并提升我们对EVs于分子层面的认知。我们始终坚信,EVs将为HCC治疗方式提供新方向。
本文“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as Vehicles to Deliver Druggable Molecul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在期刊Journal of Exploratory Research in Pharmacology上发表,DOI:10.14218/JERP.2022.00078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徐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香江学者、中国普通外科攀登计划青年学者、中国科协“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黑龙江省“优青”、黑龙江省博士后青年英才、黑龙江省科协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哈尔滨医科大学星联青年学者、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致力于小细胞外囊泡重塑肝胆系统肿瘤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第一作者
王雨丹
香港大学临床医学本科生。
转自:“华誉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