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CVIA研究论文】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新危险因素-MHR

2023/3/31 16:12:42  阅读:91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CVIA心指南 ,作者CVIA心指南

近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钟光珍教授团队在CVIA杂志发表一篇题为《Elevated 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Is a Risk Factor for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Off-pump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的原创研究论文。

心脏冠脉搭桥术(CABG)后发生心房颤动(AF)几率可高达20%~40%,影响着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CABGAF的预判与防范十分重要。炎症机制、氧化还原机制、电重构机制等是AF发生的理论基础。而CABG本身作为一种外科手术,必然会引起无菌性炎症、以及氧化应激等反应。该研究则是将最能代表炎症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将对机体有保护不受氧化应激影响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纳入研究指标。并且作者团队为了能够更好的发现危险因素,采用了MHR指标,即取促进AF发生的炎症细胞与抑制AF发生的HDL-C的比值作为重要指标。近年来,MHR广泛应用于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等疾病的研究中,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作者团队为了减少患者本身其他原因的急性应激和炎症的干扰,该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排除了基础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结果发现,术后第一天单核MHRCABG术后AF新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预判CABG术后新发AF提供了理论依据。

钟光珍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常见心血管疾病,尤其是AF的基础与临床。在外科CABG术后新发AF的高危因素做了不断的探索,发现小分子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正常高值等均与CABG术后AF的新发有关,为CABG术后AF的预防提供了理论参考。

钟光珍教授团队

通讯作者简介:

钟光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血管专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任医院研究型病房执行主任、远程医学中心主任、医学伦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临床研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编委。北京医学会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生产力学会理事。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卫生法学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原文链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达)

https://www.scienceopen.com/hosted-document?doi=10.15212/CVIA.2023.0012

转自:ISE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