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长春师范大学、软科、榆林大学官网等。
3月13日,长春师范大学新校区举行建设一期工程基坑开挖仪式,标志着新校区的建设正式开工,学校的整体搬迁再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据长春师范大学官网显示,学校积极推进新校区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一标段桩基础工程施工。根据规划,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理科第一组团楼、第二组团楼、食堂、宿舍楼等18个实体建筑,建筑面积24万多平方米。
据了解,为了拓展办学空间,早在“十二五”期间,长春师范大学就开始了新校区的谋划。当时的长春师大新校区,预计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预计60万平米,计划2012年4月开工,2015年全部竣工。然而,新校区的建设并不顺利。
2017年4月,长春师大发布消息称,学校易地新建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成功获得吉林省发改委的审批,并透露了二次选址的规划建设范围。
2022年1月,长春师范大学易地新建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式颁发,意味着学校的整体搬迁再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而最新的规划显示,新校区总占地面积120万平方米(合1800亩),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位于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学苑街以东、滨河路以北、甲二街以西、学源路以南区域,占地60.4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1.2亿元。
长春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先后经历了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可研立项批复与初步设计批复,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国有土地划拨审批,长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颁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易地新建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式颁发,直至此次新校区举行建设一期工程基坑开挖仪式,可以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为建设新校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校整体搬迁潮来袭
近几年,为了让学校能扩展办学空间,提高排名实力,不少高校都选择搬迁至更具优势的办学地址,办学资源与办学空间的拓展提升,可以助力高校发展,为学校带来新机遇。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时间内,至少11所高校传出整体搬迁的计划。除贵州医科大学外,三江学院、上海纽约大学、湖南医药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内江师范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郑州财经学院、空军军医大学等高校都官宣了搬迁消息。
图源:软科
2021年4月19日,空军军医大学发布消息称,空军军医大学新校区建设获中央军委批准,批复同意学校校本部搬迁意见,学校整体调整至西咸新区新校区,这标志着空军军医大学转隶空军后新校区建设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还有不少高校也在对照“大学”标准,力图通过校区的整体搬迁,加快补齐短板,好更名大学——比如榆林学院、川北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高校。
2023年1月23日,榆林学院发布《追赶超越提质量 团结奋斗谱新篇----榆林学院2022年工作回顾》一文透露,根据榆林市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榆林学院科创新城校区一期、二期拉通一次性建设,确保建设一个完整的大学并整体搬迁。目前,学校正加快与榆林市财政局、市资源规划局、榆林科创新城管委会沟通协调,积极办理土地等手续。
同时,文章还提到,学校更名大学循序渐进。更名大学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追求,是凝聚学校上下加快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学校先后召开了更名大学动员会和推进会,对标对表升大36项主要指标,34项已达标已超额完成,剩余2项也接近标准,更名大学工作有序推进。
与高校异地新建校区、分散发展不同,搬迁是从一个地方整体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相当于所有资源的“连根拔起”。迁移形态有的是同城迁移,有的是跨省市迁移,这对于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都是极大的。
高校搬迁无非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或城市建设的需要,有些从一般地级市往高教资源集中的省会或经济较发达城市聚集,有些却从经济较发达的省会城市迁往周边城市,或从市中心分散到新区。
奔向高地,新机遇
随着中国城市与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加快,大批高校,尤其是办学水平较高的高校纷纷寻求新的安家地,其中就有一批高校,正在搬往“大”城市,尤以省会城市为主,和一般地级市相比,省会城市往往都是一个省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各种资源也更加集中,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山西老八校”齐聚太原
山西师范大学从临汾搬迁太原,也许正是出于学校和城市均要发展的考虑。扎根临汾办学多年的山西师范大学,选择“出走”太原,正如其副校长贾绘泽所言,有利于山西师范大学更好的发展,能够深度融入当地的发展建设,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早在2019年,原本位于晋中市的山西农业大学便和位于太原市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合署改革,合署后单位名称改为“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并分成了晋中、太原两大校区。而在合署改革一年之后,山西农业大学的注册地低调地变更为太原市,正式加入“省会大学”的队伍。
师范大学搬迁太原,山西“老八所”实现了在太原的大聚会。山西高校“老八所”分别是(现名):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太原科技大学。
▍山东高校纷纷落户青岛
大学搬迁进省会或省内“大城市”的还有山东省。
青岛农业大学在2007年以前,还是坐落于烟台下属县级市的莱阳农学院,2007年,顺利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同时将办学地址迁至副省级市——青岛。
同样位于山东省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也于2021年9月完成了主校区和注册地址的调整,该校的东营校区已经调整为东营园区,主校区已变更为青岛校区。2021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召开新学期工作会,党委书记王勇在讲话中提到,学校办学主校区和注册地址调整,解决了制约学校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奠定了“两校区一园区”办学新格局。
▍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启用
地方强校向省会城市迁徙,似乎是不少“高教洼地”常有的动作。我国有三所以省份命名却不在省会城市的大学,其中一所是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
2021年9月25日,正值河南大学109岁华诞,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正式启用。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表示,河南大学郑州校区的启用,标志着学校已经融入蓬勃向上的郑州大都市圈,立足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沃土,河南大学将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发展道路,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推进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校区置换,对城市而言,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辐射学校周边经济提供了诸多机会。对高校而言,不仅盘活了长期低效运转或闲置的资产,更为学校赢得了持续发展的空间。
随着高校搬迁和新校区建设进程的开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方位格局,或许也将迎来全新的样貌。
转自:“募格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