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线上讲座预告 | 曹顺庆: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

2023/3/28 16:35:11  阅读:132 发布者:

讲座主题

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阐释:向死而生之路

主讲人

曹顺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持人

赵厚均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讲座时间

2023 32915:30-17:30

讲座地点

腾讯会议:529259860

主讲人简介

曹顺庆,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批博士生导师(199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四川大学文科学位委员会主席;国家级教学名师(2008,比较文学学会第四任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委,教育部“马工程”教材第一首席专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多个项目;多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奖及四川省政府社科等奖多项。CSSCI集刊《中外文化与文论》主编,国际英文刊物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劳德里奇出版社出版)主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

讲座内容简介

学术界有一种看法:中国古代文论是没有活在当代的。中国古代文论只是死亡的文论;是博物馆里的东西;是秦砖汉瓦,是学者案头的资料或者史料。中国古代文论是没有当代价值的文论。理由是:因为它不能评论现当代文学作品;不能参与现当代文论的理论建构。更不能与西方文论媲美。为什么西方古代文论在现当代没有死亡?而中国古代文论为什么在现当代会死亡?为什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来就不需要现代转换?直接就可以用?而中国古代文论却必须要有现当的阐释与转换?才能够进入现当代?这个现象被视为理所当然,基本上没有人质疑过。二十多年前,当我们面对中国古代文论在现当代失效的问题时,提出的对策是通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来阐释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其本意是非常好的,是出于重新焕发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命力的良好愿望,可是事实上,学者们万万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条貌似正确的口号和光辉灿烂的“转换”阐释路径,实际上开启了中国古代文论当代阐释的向死而生之路。

来源:华东师大中文系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