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J | 复旦大学李琳团队发现PIF7介导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促进拟南芥对避荫的转录反应
2023/3/28 10:13:31 阅读:147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Science Art ,作者学者艺术
研究背景
植物是固着生物,通过改变其生长和发育以适应环境变化来适应各种策略。作为光合生物,植物对局部光环境特别敏感。光照会影响每一个发育转变,从种子发芽和出苗到开花、繁殖和种子形成。不耐荫植物可以通过感知红色(660 nm)到远红色(730 nm)的光照,这触发了避荫综合征(SAS),包括反应,如下胚轴和节间伸长增加、叶柄延长和叶片下胚轴变化。长时间的遮荫会导致早花、分枝减少和种子产量下降。作为一种适应性策略,SAS允许遮荫植物生长,并以谷物产量或植物生物量为代价。
在拟南芥中,通过密集种植过滤的遮荫光被感光体(主要称为光敏色素)感知。光敏色素B(phyB)突变体的组成型SAS表型表明,phyB在抑制SAS中起主导作用。遮荫光驱动phyB的Pfr到Pr转换,允许植物色素相互作用因子(PIFs)的去磷酸化和积累,这是一个基本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家族。PIF,尤其是PIF7的激活促进了遮荫诱导的基因表达和SAS。
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进行的酵母双杂交(Y2H)试验显示,抗沉默功能1(ASF1)是推测的PIF7相互作用蛋白之一。ASF1是H3/H4家族进化上保守的组蛋白伴侣。ASF1的分子功能和生化机制已经在动物和酵母中得到了很好的研究。在DNA复制分叉处,ASF1在调节染色质组装中H3.1和H4向染色质组装因子1(CAF1)的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ASF1还向组蛋白调节同源物A(HIRA)提供H3.3-H4二聚体,用于DNA复制无关的核小体组装。虽然在DNA复制过程中引入了经典H3.1,但组蛋白变体H3.3主要在基因激活时被引入,并在活跃转录的基因中富含染色质。缺乏ASF1的酵母细胞显示基因组不稳定性的频率增加。脊椎动物和苍蝇中ASF1的缺乏会导致胚胎死亡。
在拟南芥中发现了两种ASF1同源物(ASF1A和ASF1B),它们发挥了冗余的作用,并被证明参与了S期DNA复制依赖性染色质组装。功能丧失的asf1ab双突变体表现出有缺陷的耐热性和早花表型。发现许多HIRA调节基因属于一类对环境变化的广泛响应基因,然而,ASF1和HIRA是否以及如何协同调节植物中特定基因的转录仍不清楚。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报道了ASF1和HIRA是遮荫诱导下胚轴伸长所必需的。我们的结果表明,ASF1被PIF7招募,从而与一组遮荫反应基因结合。PIF7-ASF1-HIRA复合物通过将H3.3沉积到靶基因的染色质中来促进转录。结合之前的报告,我们的研究表明,PIF7招募不同的染色质调节因子,并对不同类型的组蛋白变体(H3.3和H2A.Z)修改,根据遮荫对染色质结构进行重编程。
研究结果
在这里,我们发现PIF7直接与组蛋白伴侣抗沉默因子1(ASF1)相互作用。ASF1缺失的asf1ab突变体表现出避荫诱导下胚轴伸长缺陷。组蛋白调节同源物A(HIRA)介导H3.3变体沉积到染色质中,也参与避荫综合症。RNA/ChIP测序分析确定了ASF1在PIF7靶基因亚群的直接调控中的作用。此外,避荫诱导的基因激活伴随H3.3富集,其由PIF7-ASF1-HIRA调节模块介导。总之,我们的数据显示,PIF7招募ASF1-HIRA以增加H3.3掺入染色质以促进基因转录,从而使植物能够有效地响应环境避荫。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