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263——​媒介功能失调与过度娱乐化专题整理(1)

2023/3/27 17:32:21  阅读:122 发布者:

1. 媒介功能( 5 个) --媒介功能失调(正功能发挥失调、麻醉负功能) --新媒体时代媒介

功能的讨论—重大社会危机事件中现代传媒的功能与影响—就 XX 事件谈谈中外媒体的表现(包括港澳台) ---媒体的社会公器作用

[真题:媒体功能失调:正常功能失调、麻醉效果大众传播麻醉的负功能?在新媒体时代,这个负功能还存在吗?重大社会危机事件中现代传媒功能和影响。就别斯兰人质事件,从大众传播功能的角度分析中国(含台港澳)媒体的表现。根据中国电视业的现状,谈谈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作用。 ]

 

2. 媒介的娱乐功能级娱乐化过度问题

1)经验学派看待娱乐化:娱乐化解读、受众即市场、广电总局《限娱令》

[参考:受众研究一章内部资料]

2)批判学派看待娱乐化:文化工业与单面人、受众商品论与控制论商品、两种经济理论 [参考:受众研究一章内部资料]

3)娱乐化理论

[真题: 请用约翰-费思克的媒介文化理论论述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价值以及过度娱乐化现象。 ]

 

娱乐化:媒介产品在内容上,软性内容或娱乐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刺激性。在追求利润第一、收视率至上的气候下,媒介娱乐化的倾向呈现出了过度的趋势。 大众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娱乐化,而大众文化的娱乐化载体是商业体制下运营的大众

媒介。大众传播的娱乐化根源于媒介的商业化运作。

 

娱乐化主要表现:

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受到挤压。 影视剧、晚会、综艺节目充斥。

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化倾向日益显著,甚至严肃新闻也开始用娱乐手法来包装。

新闻和娱乐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内容上:

1) 名人报道。

2) 影视报道“星”闻化,即媒体是各类明星的创造者。

3) 赛事炒作。

4) 各类花边新闻、趣闻奇闻有增无减,特别是在各类都市报、 晚报中更是蔚为壮观。

5) 带有色情、暴力、犯罪内容的新闻,以吸引眼球。

6)硬新闻软化,即竭力从硬新闻中“提炼”出娱乐性因素。

7)悲剧事件幽默化,即以“黑色幽默”的调侃笔法描述悲剧性事件。

新闻娱乐化除了在内容上倾向于软新闻或尽量使严肃新闻软化,在表达方式上还表现为,强调故事性、人情味,强化新闻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的道路。

 

娱乐化的特点:

趣味化。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得到消遣和放松。

时尚化。追求现代时尚的风潮导致人们对明星新闻格外关注。明星是文化工业的产品。

肤浅化。仅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拒绝深层思考。

 

娱乐化成因:

传播主体

①娱乐为新闻埋单(商业化)。

②经济压力:吸引“高层次”受众以吸引广告商。

③娱乐经济主推新的娱乐化:乐趣导向消费。

传播受众:

①休闲中获得快感。

②接近权的体现。

③心绪转换和人际关系效用。

④硬新闻软化符合受众心理: 娱乐有其深刻的心理学根源。在弗洛伊德看来,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人们习惯于在幻想中去求得精神的满足,而不愿意依靠理性去辨别真理。

3)体制原因: 新闻报道娱乐化是我国社会转型及媒体变革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

①我国传播媒介由传者中心向受者中心变革,致力于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

②传媒的产业属性凸现出来,必须提高自身的发行量、收视率;一些媒体片面地认为,大量炮制娱乐新闻是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的“ 杀手锏”。

③娱乐报道成本相对低廉,同时还可规避由于过多涉足严肃报道,如反腐报道、舆论监督报道所可能带来的政治风险。

④娱乐化可以看作是媒介适应市场的行为方式,也是高压监管政策下商业媒体的一种生存策略,但不能把娱乐化作为争夺受众和市场的法宝。

 

媒介的商业化运作积极作用/ 可取之处:

“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观念的变革, 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

实现单一功能向多功能的转变。意识形态属性——产业属性。宣传和教育的工具——娱乐功能,所以娱乐化潮流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以往娱乐功能开发不足的一种阶段性补偿。

促进了新闻市场的建立,有助于增加经济效益( 娱乐化是传媒走向市场的结果)。

“泛娱乐化” 消极作用:5W 分析

传播者: 媒体娱乐功能的强化、泛化必然削弱其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内容:①内容娱乐化、庸俗化、消费化。②集中化导致了内容的同质化。 市场经济有可能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效应,通俗和庸俗新闻有取代严肃新闻之势。

媒介:①经济、利益等因素限制了媒体的独立地位。②对产业属性的过度强调导致了媒体忽略其作为社会公器的责任。

受众:①大众传播的娱乐功能麻醉受众精神,转移对社会重要事件的注意力, 而纵情享乐,满足于媒介带来的虚幻满足。②培养了受众的顺从心理,削弱了他们的辨别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③使受众去个性化:语言的无个性,消费品位一致化,行为的标准化。④不利于未成年人社会化,判断力和思考力弱化,如盲目崇拜“追星”文化——杨丽娟追星十几年。

效果: 造成大众文化的低俗化, 降低大众品味,阻碍艺术发展。“ 文字和画面制造出关于现实的虚拟镜像,却又被人们用作建构现实的原始文本。”

 

娱乐化小结:

初期新闻娱乐化有其历史的进步意义, 是媒介走向大众的必然阶段。 在充分考虑受众需求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这样不仅可以使媒介真正走向大众,也可以使媒介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而如果超越了合理娱乐化的度,一味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如炒作明星绯闻,不顾新闻职业道德炮制“ 假新闻” ,甚至渲染

暴力和色情场面以调动受众的深层欲望„„这虽然可能会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传媒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最终使媒介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这样的新闻娱乐化就是传媒之祸。

媒体挖掘明星的隐私究竟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还是社会公众在媒体的盲目炒作下被培养出了一种“窥私文化”,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