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联网舆论如何形成
网络舆论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舆论学理论里面, “舆论的形成因不同的社会环境、公众心理以及舆论客体的差异, 很难有一个标准化的形成公式”。具体到网络舆论的形成也同样如此, 涉及到方方面面。社会财富的积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环境的开放, 公众保护自身利益、表达自己意见的愿望空前强烈, 传统的强势传媒, 电视、平面出版物( 报纸、杂志等) 很难体现传播的互动性, 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束缚等等, 可以说是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通过一系列网络舆论事件发生过程的分析和归纳, 我们可以得到一点认识。
网络舆论形成和发生作用的过程:
虽然网络舆论出现了, 但是它能够发生强大的舆论压力作用, 达到了政府有关部门不得不注意和重视甚至是采取措施的程度, 这在几年前还是无法想象的。其实用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来分析, 网络舆论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分析网络舆论形成并发生作用的过程, 对于认识并正确对待引导网络舆论有重要作用。
首先, 第一阶段是社会事件的发生或者是共同话题出现在网络上。它有可能是来自于传统媒体的报道再经过网络媒体报道,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传统媒体的沉默, 于是有相关的人首先在论坛等网络场所上发表了相关信息。
其次, 第二阶段是众多个人意见在网络上发表并经过复杂的交流、融会、取舍和整合并最终达到倾向性的多数一致意见。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比较离散。当讨论对象越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触动了集体的情绪的时候, 就越能引发强大的网上讨论热潮, 就像“滚雪球”一样, 越多人参与讨论 就越是放大。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 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地位不一样, 他们的意见是多样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意见主体都希望自己的主张和认识能成为社会共识, 最终只有被大家认同的才能形成网上的舆论。网上的舆论也有一定的变化和侧重点不同的过程。
第三, 传统媒体的介入和舆论的立体传播。当传统媒体把网络上离散的讨论进行集中报道, 这无疑起了巨大的放大的作用。网络舆论的最终产生作用和影响, 往往是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相结合而造成的。如果只是停留在街头巷尾议论的社会舆论阶段是很难发生作用的。在传统媒体介入后, 舆论的立体传播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当事人采取行动, 或者导致政策的制定、修正、废除———舆论即产生效果。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式, 不断重复发生。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