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252——社会化媒体中的网民专题整理(1)

2023/3/27 17:18:18  阅读:110 发布者:

个体的使用动机:

①自我表现的需求。社会化媒体赋予了用户极大的参与空间,满足用户”被发现”和“被崇拜”的心理需求。社会化媒体不仅是一个展示个人形象的窗口,也是个人发泄情绪、缓解压力的渠道。

②社会互动的需求。社会化媒体降低了关系维护的成本,在增强强关系的同时,又能维持弱关系的存在,从而增加个人的社会资本。

③社会报偿的需求。网民加入社会化媒体的一 个重要诉求,就是社会归属感,同时与社会资本的需求有关。

④内容需求。

⑤服务需求

生存特点:

①数据化生存,个体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和活动以数字化的形式被保留下来,数据成为了个体的映射。但这样一种数据化,也使个体暴露在更多的风险中。

②表演化生存,网络的虚拟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表演舞台和表演手段。虚拟性意味着人们以符号的形式进入网络世界,每个人在网络世界中都是符号化的存在;虚拟性同样意味着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之间存在多重映射的可能。

③节点化生存,由于互联网带来的泛在连接,每个个体成为整个社交网络中的一一个节点,每个个体建构起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交网络,同时也成为他人社交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作为消费者的网络用户:

①个性化与社会化并存。互联网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模式,点对点的传播成为可能。个体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但与此同时,用户的行为同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个体之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形成群体效应;社会化媒体同样拥有聚合个体力量的功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媒体议程。

②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新媒体赋权,用户能更加主动地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但人的本性又意味着另一种意义上的被动。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即人们的选择受到获得的报偿和付出的代价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他人和系统的依赖。同样地,用户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惯性,即所谓的路径依赖。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