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数字经济这么火,区域经济方向还可以这样研究!

2023/3/27 15:28:55  阅读:86 发布者:

来源:经济学动态

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

——兼论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叶堂林 王雪莹

推进共同富裕要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实现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还为推进协调性均衡发展提供新机遇。数字化产业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发展差距,而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则会拉大发展差距;数字经济发展通过加剧产业集聚拉大发展差距,通过促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扩散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问题分析

2021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作为一种经济社会状态,必须依存于所处的经济阶段,当前我国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共同富裕必然是以数字经济为依托来有序推进。数字经济作为中国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及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引擎,不仅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新业态涌现,为经济普遍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赋能。数字经济在助力共同富裕解决“寡”的问题上成效有目共睹,而能否助力共同富裕实现“均无贫”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关键问题。

实现共同富裕要重点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数字经济在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中的作用已取得学术界的普遍共识,如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还可促进服务业高端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及经济高质量发展;而现有文献关于数字经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研究多聚焦于数字经济与城乡差距的关系方面,且由于所采用的数字经济测度方式存在差异,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大相径庭,如存在负向的线性影响,存在非线性影响但发展趋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态势与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态势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其作用机制大体上可以归纳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或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及增加市场准入等方面。

基于对已有研究的分析,本文重点关注到两类问题:第一,数字经济是一个内涵较宽泛的概念,且随着数字技术的演进其含义不断拓展,导致无论是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多视角综合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考察其对缩小发展差距的影响,还是从数字经济某一具体领域出发选取指标对其作用于发展差距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都难免出现因核心概念测度不准确引致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这就需要在科学界定数字经济内涵的基础上选取权威性指标准确测度其发展水平;第二,同一问题的研究结论大相径庭,除受指标与数据选取的影响外,对作用机制的探讨尚不充分也是其重要成因,故需要进一步打开数字经济作用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黑箱”,并通过实证检验来科学评估数字经济所发挥的作用。

相较于已有研究,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1)将数字化产业划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探讨数字化产业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是否存在行业异质性,及这种异质性的存在是否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差;(2)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扩散效应两方面出发,解析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进一步打开数字经济内在机制的“黑箱”;(3)在考察数字经济与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关系时,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在助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时是否会受到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影响,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二、观点摘要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驶入快车道,既要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做大“蛋糕”上的效能,也要在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中尽其所长,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本文主要探讨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

一是协调性均衡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发展成果共享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助力推进共同富裕。其中,协调性均衡发展既涵盖“均衡性”又要求“协调性”,可看作是在一系列内外部力的相关制约下,某一系统所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平衡的发展状态,且组成系统的若干关联主体要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最终达成运行目标。

二是不同类型的数字化产业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作用方式与影响效果存在差异,即存在行业异质性,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会拉大城乡发展差距,这一作用主要发生在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且有助于缩小东部地区的区域发展差距;数字产品服务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对区域发展差距不具有显著影响;数字技术应用业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而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会拉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加剧发展不平衡问题。

三是数字化产业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和技术创新扩散效应影响协调性均衡发展。从产业集聚效应看,当一个地区具有发展优势时,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会通过加剧产业集聚,进一步拉大该地区发展差距;反之,则通过加剧产业集聚,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从创新扩散效应看,数字技术应用业与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通过推动创新技术及成果扩散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在经济发展低于区域平均水平的地区,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通过推动创新技术及成果扩散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四是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好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二者是问题的“一体两面”,数字经济对协调性均衡发展的影响会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当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数字产品制造业发展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但作用程度不断减弱;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发展会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协调性均衡发展。数字要素驱动业对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作用的发挥需基于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作用程度将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数字要素驱动业发展会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其影响会逐步减弱。

三、政策建议

为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在推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需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充分发挥数字化产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欠发达地区可通过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及效率提升,如借助数字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还可基于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优势挖掘并培育数字技术多样化应用场景,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微经济等,更快地融入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发展过程中;其次,注重发挥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产业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间对要素联动和产业协同的连接作用,通过万物互联实现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有效流动,优化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欠发达主体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助力协调性均衡发展;再次,强化欠发达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基础公共资源和信息数据共建共享,通过新基建的全面布局拓展数字化产业发展空间,并通过政策倾斜助力提升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大力支持不充分发展主体借助数字经济创业就业;最后,不同区域数字化产业发展应各有侧重、有的放矢,东部地区要大力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及应用水平,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中西部地区要在释放数字新基建红利的基础上,实施数字赋能计划,加快数字农业发展,深化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融合发展,并注重数字服务业发展,借势数字经济转变经济发展结构,通过“后发优势”,加快赶超步伐。

……

叶堂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邮政编码:100070,电子邮箱:yetanglin@ 163.com

王雪莹(通讯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70,电子邮箱:wangxueying.165@ 163.com

原载《经济学动态》2023年第1期,全文可见经济学动态网站“最新目录”栏目。

转自:“经管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