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期推送发表在Hindawi上的“A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Use of Blockchain in the Human Resources Service Industry”一文。从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入手,分析了传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将区块链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结合,构思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中心,将求职者、企业、合作伙伴、政府连接起来,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创新应用。
摘要
区块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日益成熟,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从新兴的区块链技术入手,分析了传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创新性地将区块链技术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相结合,构思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中心,将求职者、企业、合作伙伴、政府连接起来,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创新应用。“用户剖析”概念为实现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在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将精准服务元素融入创新创业个性化知识服务领域,建立创新创业用户画像模型,从画像视角深入挖掘创新创业用户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需求,构建符合用户“双创”知识需求的精准知识服务模式。并从概念、资源、用户、服务四个维度提出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模式的实施与保障策略。
传统人力资源服务的现状
2.1.公司和求职者之间没有精确的匹配
在就业市场中,当企业和求职者在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上发布招聘和求职意向时,平台上大量的招聘和求职信息不断变化,导致企业和求职者都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和工作,效率低下。其次,在筛选大量信息的过程中,公司和求职者都希望找到最符合他们期望的人才和工作。这就导致了公司在收到一些求职者的简历后继续发布招聘信息,而求职者在收到通知后继续向其他公司提交简历的现象,这使得匹配过程缓慢而低效。此外,由于企业在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上发布的招聘信息通常是简洁、修饰的形式,这很容易导致企业与求职者在匹配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无法实现准确的职位匹配。
2.2.太多虚假信息无法建立信任的桥梁
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的招聘流程不公开透明,过滤虚假信息的技术能力有限,企业和求职者分别在平台上发布的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一方面,虽然企业通过平台的系统认证在平台上注册,但其发布的招聘信息仍然可能存在信息不完整、夸大薪酬、职位不一致、虚假地址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欺诈或对求职者造成人身伤害。另一方面,平台对求职者的低门槛也会导致简历夸大、资历造假,增加企业被录用的风险,导致企业找不到真正的人才。如果企业最终雇用虚假的“最佳人才”,也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可能会增加求职者的风险,增加企业的就业成本,无法解决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信任问题。
2.3.低效且耗时的信息验证和增加的回溯成本
企业和求职者在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上发布招聘要求和求职意向时,采用传统的信息验证方法对双方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金钱和时间。目前,大多数传统的人力资源平台都没有一个真实有效的信息库,对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的信息进行直接验证,可能会导致信息失真、信息存储不安全、访问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此外,大多数传统的人力资源平台对求职者的注册和登录不要求实名认证。对于非实名认证的平台,平台通过传统的回查方式对双方提供的信息进行验证,不仅难度大、复杂,而且在人力和时间上增加了回查成本。
区块链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创新运用
3.1.区块链的介绍
如图1所示,求职者、企业、政府、合作伙伴通过基于区块链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使求职者与企业实现精准岗位匹配,政府通过平台监控并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合作伙伴为平台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确保平台运营。基于区块链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有四项核心技术:分布式账本、共识机制、密码学和智能合约。分布式账本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数据库,其在区块链中的主要作用是存储数据。同时,分布式账本是完全开放的,每个账本都有相同的权限,可以在区块链网络的许可下作为一个节点自由加入。每个节点都有一个开放的账本,每笔交易都会实时更新,因此数据会以多种方式备份,以防止丢失。共识机制是每个节点都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分布式账本中,每个节点都拥有相同的权利,因此网络容易出现分歧和混乱。共识机制协调所有节点账户的一致性,协调节点行为,明确数据处理,从而维护区块链的正常运行。
区块链中使用的密码学主要包括哈希算法和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是单向的、防篡改和抗碰撞的,而非对称加密的特点是生成两个密钥,一个私钥和一个公钥,其中的核心是由用户保留的私钥。用私钥加密的内容可以用公钥解密,同样,用公钥加密的内容也可以用私钥解密,从而避免了身份冒充。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也可以使用加密技术对区块链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既可以保护数据,又可以验证其所有权。智能合约是建立在分布式数据库之上的应用层,可以自动执行用户之间的协议。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使得我们所有的合同数据都可以透明地记录在链上,从而解决了用户之间的信任问题。因此,智能合约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中发挥着重要的执行作用。
3.2.求职者-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企业
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公司经常被伪造的求职者信息所困扰。许多公司在面试过程中只对候选人进行粗略的了解,没有发现任何虚假的教育培训经历、夸大的工作业绩或虚报以前的薪酬,导致筛选成本高、效率低。此外,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采用传统的信息验证方法进行回查,这是一个繁琐耗时的过程。区块链技术在信息验证方面更加真实、智能、高效、公平。它可以真实有效地记录求职者的个人职业概况,保证求职者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实现企业与求职者职位匹配的良性循环。如图2所示,企业和求职者以基于区块链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基础,求职者将自己的简历和求职意向输入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企业也将自己的招聘意向,如岗位薪酬、岗位要求等输入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双方信息录入平台后,平台将立即对双方信息进行验证。求职者提供的信息将与他的个人职业履历进行比较,个人履历是由他所就读的大学和工作过的公司根据他的真实表现输入的,只有学校有权在区块链上输入和修改学历和学位信息。区块链上记录的求职者个人职业概况信息主要包括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过去的工作表现。除了平台验证,区块链的可验证防篡改存储系统,让个人成为“数据人”,单位成为“数据单位”,招聘和求职过程中,双方都拥有像身份证一样的“永久数字身份和形象”。这保证了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一旦数据验证成功,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就会开始分别分析双方的招聘意向和求职意向,为企业和求职者推荐最适合自己的人才和职位,从而实现企业和求职者的精准匹配。一旦公司和求职者被平台匹配,平台将在分布式账本中记录他们之间的交易,交易数据将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库中。由于区块链上的信息可以被任何节点查看,企业和求职者可以通过分布式账本随时访问区块链,查看和验证自己的信息。交易数据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上,公司和求职者之间的协议可以通过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平台上构建的智能合同自动执行,从而使公司不仅可以高效地检查和聘用人才,还可以有效地管理和验证雇佣合同。在整个过程中,由于数据信息是公开、透明、可互操作的,智能合约的执行过程也是客观公正的,这使得作业匹配过程的各个方面都是公平、公正、公开的。
3.3.基于用户画像的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路径
用户简介,也称为用户角色,是基于一系列真实数据的目标用户模型,以及最能表征用户的图像集合。提出的概念有助于帮助人们准确地描绘研究主题的肖像,并精确地使用多种数据资源来解决他们的业务挑战。图书馆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的关键是如何将学科领域的创新创业知识服务推向个性化管理、精准传递的理想境界;因此,为个性化知识服务区绘制用户画像,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从而实现精准营销,最终实现数据转化为价值的目标。文献探讨了用户档案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用户档案对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质量的作用更为明显,显著提升了图书馆用户的知识服务体验,从而为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精准化奠定了基础。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用户画像技术获取用户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信息搜索记录和数据足迹,建立创新创业用户画像模型,从而识别用户创新创业知识服务的类型、形式和表现形式。从而洞察用户创新创业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技能需求,构建符合用户创新创业知识需求的精准服务模型。同时,肖像模型可以进一步反映用户在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知识服务需求和知识内容偏好,从而提供最匹配用户创新创业情境的知识服务资源。例如,在创新创业的早期探索阶段,可以为用户提供文献检索方面的知识服务;在创新创业新技术研发阶段,为用户提供专利检索和新技术趋势分析服务;在新技术应用阶段,可以深入探索效果评价、专利注册、成果认证等知识服务。由此可见,用户剖析可以深入挖掘创新创业的精准知识服务需求,对精准知识服务内容进行匹配并及时推送,最终提高知识服务资源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利用效果。
3.4.基于用户画像的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模型设计
用户画像模型将用户创新创业行为数据有效整合到服务系统中,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类处理,建立创新创业用户画像模型,最终围绕画像模型为创新创业提供精准的知识服务。
本文的用户画像数据主要是双创群体在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检索、图书馆借阅、资源共享、知识学习、学术交流等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如基础用户数据、人群创建数据、双创互动数据、双创对话数据等。其中,图书馆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记录用户注册的个人基本信息,可导出用户的个性化检索、内容推荐、在线咨询、文献递送等行为信息;互联网记录了创新创业用户的网站导航、浏览历史、页面时间等信息;每个学习平台还节省了用户在学习过程中下载、收集、浏览、标注和知识服务资源的时间。学习平台还存储了用户在知识服务资源学习过程中的下载、收集、浏览、评分、评论、评价等行为数据。围绕上述维度提取创新创业用户的标签特征,以UC = fUser information、User prefer、User interactive、User dialog等形式表示,构建多维度创新创业用户档案模型标签体系。
1.用户基本信息页:主要用于描述创新创业用户的基本信息,如用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职业、职称、籍贯、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标签的正式表示形式如下:User info = fUID, Name, Gender, Age, Identity, rank。
2.众包数据标签:主要描述用户创新创业知识的在线检索、页面浏览、在线阅读、在线预约、续订、收藏等操作行为。用户数据标签的正式表示如下:user‐pa = fSearch:Pageview, Reading, Collection, Reservation, renew,其中Search是用户的搜索;即用户通过某个关键字搜索感兴趣的内容,这反映了用户感兴趣的领域;浏览量是指用户的浏览情况,是指读者浏览某个网站的时间点,是指花在页面上的时间长度(花的时间长意味着更感兴趣;时间短意味着没有兴趣);阅读是用户阅读的内容,反映用户感兴趣的主题和领域;收藏是用户收集的学科内容,即用户阅读相关知识资源后收集的学科内容;预约表示用户的预约状态,主要反映用户的潜在兴趣;续订是用户的续订状态;也就是说,用户在借用之后,已经借用了一定的知识资源。续借是用户在借用知识资源后对知识资源兴趣的延续,这种兴趣导致用户借用行为的续借。
3.创新创业互动属性标签:主要描述用户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与其他用户共享知识资源、内容评论、情感态度。交互标签的正式表示如下:用户‐交互= f分享,评论,高度。共享就是用户对资源的共享。用户在浏览相关知识材料或内容后,会在社交媒体平台和相关网站上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个标签反映了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互动。这两个指标反映了用户对其他用户分享的内容的态度观点和行为倾向。
4.创新创业会话属性标签:在这里,创新创业会话属性标签用来反映创新创业用户的某些潜在特征,可以通过用户访问页面的次数、创新创业资源的下载、项目咨询内容的深度等来分析。会话标签的正式表示形式为:User‐Dialogue = f访问量、下载、咨询,其中访问量是用户在创新创业平台的登录状态,主要反映用户的登录时间和登录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的周期性行为;下载是知识资源的下载状态;咨询是项目的咨询状态。
基于上述用户标签的形式化表示,本节构建创新创业用户画像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3.5.基于用户画像的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模型
基于创新创业用户画像模型,本文设计了基于画像模型的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模型,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基于用户画像的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模型由数据资源层、数据挖掘层和应用服务层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资源层是绘制创新创业用户画像的前提和基础。主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学习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等获取从事信息检索、图书借阅、知识学习、学术交流活动的创新创业群体产生的创新创业数据,并通过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规约等方法进行预处理。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模型的核心组件是数据挖掘层。鉴于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是一种进一步深化的个性化、精细化的知识服务,在服务过程中,需要借助聚类分析、关联挖掘、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挖掘用户的知识需求,从而实现创新创业知识需求的获取、挖掘和推理,从而提取创新创业用户的关键特征信息,完成用户标签特征的分类和用户识别。应用服务层可以绘制创新创业用户的画像,并通过用户画像特征计算目标用户与创新主题、服务资源的相似度,从而实现用户与个性化知识服务资源的精准匹配。应用服务层的主要功能是响应收到的创新创业精准知识服务请求(如文献保障、技术趋势分析、专利查询与申报、项目成果认证、创新、和创业专家咨询服务),然后通过调用服务接口和用户画像模型,完成服务资源的精准匹配,同时将最终结果及时推送给目标用户,满足用户的创新创业精准。然后利用服务接口通过调用服务接口和用户配置文件模型完成服务资源的精准匹配,并将最终结果及时推送给目标用户,满足用户创新创业的精准知识服务需求。
结论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通过精准匹配,帮助求职者更高效、可靠地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提高求职者的成功率。其次,由于区块链建立了信息库,求职者在简历中信息的真实性得到了保证,资历和以往的工作经历在区块链上得到了验证,进一步增强了求职者的职业信誉度。求职者的信用值越高,他/她就会从公司得到更多的信任和赞扬,在求职过程中他/她就会面临更多的竞争。最后,在求职者和公司匹配后,双方签订的智能合约会自动执行双方之间的协议,并确保执行过程客观公正,防止企业钻空子、暗箱操作,从而保护求职者自身的劳动权益。
文献来源:
Borg Naomi:A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Use of Blockchain in the Human Resources Service Industry. [J]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Volume 2022, 2022.
转自:“社论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