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技术专题|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
2023/3/27 10:34:52 阅读:123 发布者:
来自:新媒体公共传播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专题。
俗话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要想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呈现”无疑是每个人的必修课。社交媒体时代,“自我”的清晰度越来越高、视角越来越丰富,要想做好“自我呈现”就面对着更加复杂的情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论文和书目,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自我呈现”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这一概念在社交媒体时代的发展吧~
来源: 百度
经典论文
美颜的动机、意义与解读——青年女性照片编辑行为的质性分析
《新闻与写作》2021年第4期
作者:冉华,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瑀钒,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
社交媒体已成为当代青年人表达自我的重要渠道,美颜技术的发展让理想呈现更为便捷。已有研究表明,照片编辑(美颜)行为可能带来自我物化、身体不满等负面影响,但依旧在青年女性群体中风靡,因此现象背后的成因与意义值得探究。本文以来自不同地区的19位青年女性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试图解读个体美颜行为的动机、心理机制以及社会文化意义。研究发现,作为“仪式”的美颜,让青年女性在社交平台的自我展演与互动成为日常;在身体媒介化的进程中,美颜照弥合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冲突,实现了网络社交的连接与区隔;从私人领域的自我欣赏到公共空间的理想呈现,美颜技术解放青年女性需求的同时完成了对身体的规训。
【关键词】
美颜;照片编辑;社交媒体;自我呈现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
《现代传播》2020年第8期
作者:毛良斌,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摘要】
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共有43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被试总人数为24386人。结果发现,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确实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效果量微弱;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小取决于自我呈现的方式; 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消极自我呈现则显著降低主观幸福感; 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强度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具体到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来看,自我呈现强度能显著提高积极情感,但不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感,也不能显著降低消极情感; 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和文化背景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但在被试类型上,则未发现调节效应。
【关键词】
社交媒体; 自我呈现; 主观幸福感; 元分析; 效果量
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
《新闻与写作》2018年第1期
作者:董晨宇,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丁依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欧文·戈夫曼对于日常生活自我呈现的研究经受了多重改变与挑战。本文试图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通过自我陈列、流露隐藏、观众隔离和品味表演这四组关键词,讨论互联网自我呈现的重要变迁,以及未来中国本土学术研究可能继续探索的领域和方向。
【关键词】
自我呈现;社交媒体;拟剧理论
来源: 百度
书籍推荐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作为个体身处社会中,社会对我们的行为存在一定的期待,为了达到这种期待,我们就必须表演”。
【简介】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戈夫曼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在本书中,戈夫曼将戏剧比拟引入社会学分析,深入研究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面的具体互动细节,并运用戏剧舞台的特有语言,描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戈夫曼所关注的是一个个体或群体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技术使得他人产生行动者所期望出现的印象。他将个体和群体在他人面前努力产生并维护理想印象的过程比作一种戏剧表演,并用一种戏剧学的术语分析了个体(单人剧班)和群体(特指剧班)的各种技术。戈夫曼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和鲜活的例子讲述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社会是舞台,人人皆演员。
转自:“新传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