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观点|朱庆育:倚天屠龙纷争的民法解释

2023/3/23 15:02:31  阅读:196 发布者: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创造了刀光剑影、离奇精彩的武侠世界的金庸先生也过了99岁冥诞。而在朱庆育教授的笔下,传统的武侠世界与现代的法学世界竟有了神奇的叠合。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一窥民法的奥妙,也能唤起大家童年里令人心驰神往的武侠记忆。

武当三侠俞岱岩奉师命远赴福建行侠诛凶,事毕匆匆回奔武当,以免错过恩师张真人的九十大寿。不料途经浙东钱塘时,无意中被卷入盐帮海沙派与天鹰教等江湖豪客的夺刀漩涡。匿迹多年的屠龙刀重出江湖。一起重出的,还有“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这一似谒非谒、似诗非诗的二十四字谶语。可怜俞三侠,对屠龙刀几乎一无所知,却因为它落得经脉尽断、骨节全碎。江湖人人自危的血雨腥风亦就此拉开帷幕。

没有人知道屠龙刀究竟能为拥有者带来什么,但这不重要。“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无上权力之许诺,即足令江湖群豪心驰神往,乃至于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于是,少林峨眉等名门正派固然无妨以一脸正义行卑鄙之事,海沙巨鲸等江湖宵小亦不必自惭形秽而畏缩不前。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的“后记”中曾经感慨:“不顾一切地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是这样。”是的,“号令天下,莫敢不从”也好,“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也罢,前仆后继所追逐的,无非都是“权力”二字。即使所追逐的权力,其实只是虚空的幻觉,亦丝毫不能动摇追逐者的强大内心。

然而,“追逐权力”的人性,不见得能够解释所有现象。在我看来,《倚天屠龙记》埋下的最大伏笔,未必是这两柄神兵利器中的惊天秘密,反倒更有可能是一个一望可见、却又最容易被忽略的现象。江湖群豪为夺取屠龙刀几近疯魔。但凡宝刀现身之处,必有杀戮。甚至金毛狮王谢逊偕刀远避海外孤岛十余年,音讯皆无,仍时有船只出海搜寻,希望碰见奇迹。谢逊行踪一旦泄露,众人更如苍蝇扑食,全然将生死置之度外。无论正派、邪派,概莫能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十四字谶语中的另一利器倚天剑,下落人所共知。峨眉派几乎每次出场,都要高调祭出此剑,借以扬威。对此宝剑,却无人觊觎,更遑论争抢。这一吊诡,道理何在?

对此,可有三种解释。

一曰无动因。作出权力许诺的是号称“武林至尊”的屠龙刀,而非倚天剑,所以,后者不具备争抢动因。这种解释虽然紧扣了权力意志,却未必让人信服。

第三章“宝刀百炼生玄光”,屠龙刀乍现之时,长白三禽中的海东青德成曾向俞岱岩解释“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含义:“只要倚天剑不出,屠龙刀便是最厉害的神兵利器了。”可见,在江湖人士看来,倚天剑足以抗衡屠龙刀。而倚天剑的持有者灭绝师太亦正是如此挟剑以自重。第十八章“倚天长剑飞寒硭”中,峨眉派赶赴光明顶参与围剿明教。路途上,双方发生惨烈交战。对于张无忌“两下罢斗”之调停建议,灭绝师太傲慢地予以拒绝:“他便有屠龙刀在手,也得先跟我的倚天剑争个高下。当真成了武林至尊,那时候再来发号施令不迟。”倚天剑有如此威力,却对旁人没有吸引力,显然不合常理。

二曰无胆量。倚天剑归属峨眉派,该派为郭襄所创。郭襄何许人也?其父为声震天下的降龙十八掌传人郭靖郭大侠,其母为智谋绝伦的丐帮前任帮主黄蓉。在第三次华山论剑新产生的“五绝”中,除了乃父郭靖位居北侠,其余东邪黄药师系其外公、西狂杨过是她有求必应的“大哥哥”,至于南僧一灯大师与中顽童周伯通,亦与郭襄忘年交好。若论江湖背景之显赫,恐怕无人能出其右。谁敢招惹?此其一。其二,峨眉现任掌门灭绝师太武功高强。宋青书曾转述乃父武当首徒宋远桥的恭维,称她剑术通神,当世仅次于张真人(第十八章“倚天长剑飞寒硭”)。并且,峨眉虽为名门正派,但灭绝心狠手辣,“妖魔邪徒,我是要灭之绝之,绝不留情”(第十八章“倚天长剑飞寒硭”)。谁敢招惹?

此说亦似是而非。

郭襄虽然家世显赫,但已成过眼云烟。郭襄本人早已去世。五绝中,除隐居活死人墓而不问世事的杨过之外,其余皆未留有后人。实际上,屠龙刀重现时,百年之前的江湖传奇早已时过境迁,以至于诸如“九阴白骨爪”这类当年名震江湖的绝技,竟无人识得,“神雕侠侣”之江湖名号,亦无人听闻。若谈震慑,灭绝师太倒更具现实性。不过,其震慑指数恐怕不容乐观。心狠手辣固然令人胆寒,但若无高明的武功与谋略作依托,殊不足畏。那么,灭绝武功谋略高到何种程度?对此,不妨以谢逊为参照对象。

灭绝与谢逊并无交手记录,但可通过紫衫龙王作一比较。 第十三章“不悔仲子逾我墙”,蝴蝶谷中,灭绝师太曾与紫衫龙王正面交手,仗着倚天剑之利,才勉强赢得半招。为此,紫衫龙王一直耿耿于怀,要借谢逊手中的屠龙刀与之再决高下。由此推断,灭绝的武功和紫衫应在伯仲之间。紫衫龙王位居“紫白金青”明教四大法王之首,但武功却是最弱。对此,谢逊曾在第三十章“东西永隔如参商”中解释道,紫衫居首,“那是殷二哥、韦四弟和我三人心甘情愿让她的。”另外,第二十八章“恩断义绝紫衫王”中,谢逊虽已目盲,却仍能赤手空拳力敌丐帮四高手而丝毫不落下风。江湖第一高手张无忌的评价是:“昔年金毛狮王威震天下,果然名不虚传。我义父武功在青翼蝠王之上,足可与我外公并驾齐驱。”很明显,就武功而论,谢逊高于紫衫龙王并高于灭绝师太。若是谈到智谋,灭绝更是难望谢逊之项背。谢逊文才武略,智谋超群,正因为如此,故教主阳顶天才会在遗书中越过地位高于法王的光明使者,直接将明教教主之位传于谢逊。灭绝师太的特点则是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好大喜功,以至于万安寺中明教光明右使范遥略施小计,即令其羞愤自尽。至于灭绝与谢逊各自所依附团体的势力,人才凋零的峨眉派又岂可与高手如云的明教同日而语?

可见,在各个方面,灭绝均与谢逊相去不可以道里计。谢逊手中的屠龙刀尚遭众人虎视,灭绝又凭什么震慑旁人?

三曰无兴趣。万安寺中,灭绝师太曾与周芷若讲述一段往事。当年灭绝的师兄孤鸿子与明教少年高手杨逍结下梁子,相约比武。灭绝为防不测,将本应由掌门掌管的倚天剑借与师兄。哪知交手之后,孤鸿子倚天剑未及出鞘,便已落败。杨逍夺过倚天剑,冷笑道:“倚天剑好大的名气!在我眼中,却如废铜废铁一般!”言毕,随手将倚天剑抛于地下,扬长而去(第二十七章“百尺高塔任回翔”)。杨逍德薄,尚且不屑于争抢倚天剑,其他高手自然也就自重身份,再无争抢兴趣。

此说显然高估了江湖人士的道德自律能力。在权力与名利面前,领袖武林的少林派尚且不能免俗,扭捏作态地加入到屠龙刀的争抢大战中,遑论其他高手?

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倚天剑与屠龙刀的所有权归属。

首先需要简单回溯一下倚天剑与屠龙刀的来源。襄阳将破之时,郭靖夫妇把杨过赠与郭襄的玄铁重剑重铸为一柄屠龙刀、一柄倚天剑。属阳的屠龙刀授予儿子郭破虏,属阴的倚天剑则传郭襄。襄阳城破,郭靖夫妇与儿子郭破虏俱皆殉难。屠龙刀从此不知所终。幸免于难的郭襄参透人生之后创立峨眉派。倚天剑为镇派宝剑,由掌门执持。

很明显,倚天剑的所有权归属极为清晰。之前属于郭襄,创立峨眉派之后,作为出资移转为峨眉派所有。因而,无论倚天剑如何象征着崇高的江湖地位,如何惹人嫉羡,江湖群豪均不能公然强取。盗亦有道,“非不欲剑也,分定之后,虽鄙不争。”即便最终断成两截,仍得由张无忌交还峨眉,原因就在于,“此剑原是贵派之物”(第三十九章“秘笈兵书此中藏”)。

根据记载,峨眉派曾两失宝剑,却均是官府所为。第一次是孤鸿子与杨逍比武失败后,心气郁结,回山途中染病身亡,当地官府趁机取剑进献朝廷,朝廷则将其赐予汝阳王;第二次则是峨眉派围攻光明顶后,遭汝阳王女儿绍敏郡主赵敏设计伏击,剑亦被夺。官府两次夺剑,均属侵权无疑。无论官府进献,抑或朝廷赐予,皆为无权处分,不能导致所有权移转。峨眉派本可基于所有权返还请求权主张返还,亦得请求侵权人损害赔偿。但邦无道、负责解决纠纷的官府自身即是违法者时,诉诸公力救济无异于与虎谋皮。如此,当私人产权遭到来自官府的侵害时,如果无法容忍,受害人的唯一选择就是求诸私人暴力,回归丛林法则。事实正是如此。峨眉派两次回复其剑,均是使用自力救济的方式,从官府手中自力取回。此亦表明,即便是奉行强者逻辑的江湖,亦不乏对“分定争止”之基本交往规则有着起码的尊重;而若是官府充当违反规则之人,对于秩序的破坏无疑是最具颠覆性的。

屠龙刀的命运不同于倚天剑。襄阳城破后,郭破虏殉城而亡,屠龙刀在乱军中不知所终。宋朝女子地位虽有所提升,但亦仅依女儿身份在特定条件下有权继承父母遗产而已,姐姐则非弟弟的继承人。破虏无后,大宋似乎亦未如本朝般规定收归官有,因此,屠龙刀随所有权人的离世而成为无主之物。

无主物原本由先占之人取得所有权,但屠龙刀一直不知为何人先占取得。峨眉派两任掌门郭襄与风陵师太倾其一生,多方探询屠龙刀下落,皆无结果。待得宝刀重现江湖,已是处于群豪争夺之中。“贪人具存,人莫诽者,以刀为未定分也。”已知的任一短暂宝刀持有人,均是自他人之手强抢而来。以暴力手段获得的占有不具有正当性,无法确立所有权,亦难以排除他人再次抢夺。谢逊自然深谙其中道理,因而第六章“浮槎北溟海茫茫”王盘山夺得宝刀后,决意杀尽所有在场目击之人。面对殷素素与张翠山的质疑,谢逊回答道:“我取此刀而去,若在这岛上留下活口,不几日天下皆知这口屠龙刀是在我姓谢之手。这个来寻,那个来找,我姓谢的又非无敌于天下,怎能保得住没有闪失?”经过妥协,谢逊挟张殷二人一同出海远避。此一避,即是十年。但饶是如此,谢逊依然无法取得宝刀所有权,原因在于,时效取得,须以和平并公然占有为前提。因此,谢逊行藏一经走漏,觊觎之人即蜂拥而至。抢夺大戏再次轮番上演。

无奈之下,少林寺主持召开武林大会,以比武的方式公开确定屠龙刀归属。这是江湖人人信服的强者逻辑,正当性自不待言。然而,峨眉掌门周芷若技压群雄,取得屠龙刀后,旋又陷入闻讯而来的元兵包围。之后,明教教主张无忌救人夺刀、锐金旗掌旗使吴劲草滴血铸刀。周芷若之取得宝刀因为程序瑕疵,正当性显然未得到认可,因此,张无忌建议屠龙刀由少林执掌。经历了这许多风云诡谲的变故,加之明教于少林有数次相援之恩,少林自然不敢接受。于是,方丈空闻言道:“此刀已数易其主,最后是张教主从千军万马中抢来,人人亲眼得见,又是贵教吴大哥接续复原。何况今日天下英雄共推张教主为尊,论才论德,论渊源,论名位,此刀自当由张教主掌管,那是天经地义的了。”在“群雄齐声附和”(第三十九章“秘笈兵书此中藏”)之下,屠龙刀之分乃定,纷争亦止。

推荐阅读

作者:朱庆育

ISBN9787301270455

定价:75.00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本书)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相关内容,增加最新的学术进展内容,力争保持该书在民法相关教材销售领域的领先地位。该书为民法总论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又有研究视野的广度,为读者展示了德系民法人扎实的研究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水准的研究能力。本书为民法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不可多得的高水准学习参考用书。

北大社法律类教材

☀本文自微信公号北大出版社法律图书。

转自:“北大博雅教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