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氧空位介导的C - N选择性偶联对电催化尿素合成的影响

2023/3/20 15:33:31  阅读:119 发布者:

一、文献题目

Oxygen Vacancy-Mediated Selective CN Coupling toward Electrocatalytic Urea Synthesis

二、文献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三、作者信息

王双印,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化学、材料), 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现为湖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剂缺陷化学,有机分子电催化转化,燃料电池。

四、材料表征

与原始CeO2相比, Vo-CeO2-750纳米棒上由于其高浓度的Vo出现了明显的介孔(1a)CeO2纳米棒宽约15 nm,长约100 nm,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纳米棒逐渐变宽变短,退火温度达到1000℃时,纳米棒发生熔化和烧结。XRD图证实了CeO2的成功合成(1b)EPR谱对Vo进行了分析。g =2.035时具有EPR信号的缺电氧阴离子Os−的信号强度与Vo浓度直接线性相关,随退火温度升高而升高,其中Vo-CeO2-750的信号强度最高,而Vo-CeO2-875Vo-CeO2-1000的信号强度下降(1c),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Vo-CeO2-750具有最高的Vo-CeO2-750具有最高的Vo浓度,但其形貌和晶体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尿素产量与Vo浓度密切相关,与对照样品相比,Vo-CeO2-750在整个电位范围内表现出最高的尿素收率(2a)。在−1.6 V条件下,尿素产率可达943.6 mg h1 g1,几乎是原始CeO23倍。研究表明,引入Vo可以构建配位不饱和位点,增强反应组分的吸附。随着Vo的存在,CO2CeO2上的吸附能(0.74 eV)优化为−1.13 eV;结合单独还原CO2的产物分析,Vo-CeO2-750表现出较好的CO2还原一氧化碳(CO)电催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Vo-CeO2-750CO2的吸附增强和CO的适当解吸。据报道,富含VoCeO2也提供了更多的硝酸盐离子吸附位点,这也被共电解时CO生成速率急剧下降所证实,这意味着催化剂的活性位点被硝酸盐还原所占据。然而空位缺陷并没有促进产氨,相反,Vo-CeO2-750在单一硝酸盐还原实验和共电解实验(2b)中都表现出较低的产氨率。然而,Vo-CeO2-750具有优越的尿素合成性能(2a,b)。据此,我们推测Vo稳定了含N的中间产物,抑制了其氢化反应,促进了C - N偶联过程,进而促进了尿素的生成。电化学稳定性是评价电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在−1.6 V的连续10个循环中,电流密度和尿素收率基本保持不变(2c),表明Vo-CeO2-750具有优异的电化学和结构稳定性。通过对照试验,对尿素生成的来源进行了追踪。当且仅当硝酸盐和CO2同时作为原料时(2d),可以形成相当数量的尿素产物,这表明尿素确实是由共电解得到的。

在上述反应机理推测的基础上,采用电化学原位SFG光谱追踪了电催化过程中生成中间产物的键结构演变。与原始CeO2的结果相比(3a)Vo-CeO2-75018882120 cm1有明显的特征峰,分别属于*NO*OCNO中间物种的积累(3b)184022722349 cm1的峰值分别来自水HOH弯曲、吸附CO2和残留CO2。随着负施加电位的增加,*OCNOSFG强度逐渐增强,在−1.6 V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OCNO品种的演化与尿素产量随应用潜力的变化一致。根据电催化产物的分析以及原位SFG的结果,我们确认了*OCNO中间体的生成与尿素的生成有关,并初步验证了Vo的作用是通过稳定*NO中间体促进*OCNO的生成,从而提高尿素的合成性能。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Vo介导的尿素电化学合成机制(3c)。该反应机理的核心是*NO中间体被吸附到催化剂的Vo位上,后续与*CO偶联形成*OCNO的过程比*NO的加氢反应更有利,而*NOPCET过程则倾向于发生在缺Vo电催化剂上。

为了验证该机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反应的内在机理,我们进行了DFT计算,主要集中在CN耦合和并行PCET过程。以富Vo-CeO2为催化剂,四种含氮中间体C - N偶联的能垒均低于相应的加氢反应(4a);同时,其耦合过程均为热力学自发过程,表明富Vo-CeO2C - N耦合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有利。更重要的是,*NO*CO的偶联反应只需要克服0.27 eV的能垒,这意味着更容易形成*OCNO,而不是*OCN (1.75 eV)*OCNH (0.83 eV)*OCNH2 (0.83 eV)。相比之下,*NO*COVo缺陷 CeO2上的偶联为吸热反应,反应能垒为0.52 eV(4b),高于富集Vo(0.27 eV)。虽然在缺Vo-CeO2表面形成*OCN (0.12 eV)*OCNH (0.18 eV)的能垒较低,但仍高于*N*NH加氢的能垒,但含N物种在原始CeO2上有利的加氢作用导致副产物NH3产率较高。与氢化反应相比,C - N偶联反应对缺Vo-CeO2并没有表现出优势。从富Vo和缺Vo催化剂上*NO中间体的吸附构型可以看出,Vo的存在诱导*NO的氧原子填充到空位上,氮原子的暴露降低了C - N偶联反应的空间位阻;而在Vo缺陷模型中,随着能垒的增加,氮原子与碳原子成键需要克服更大的空间位阻效应。上述计算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为电催化尿素合成中Vo介导的选择性偶联机制提供了依据。所有步骤的反应能分布如图4c所示。*NO2的加氢为电位决定步骤(0.77 eV),与*CO2的加氢(0.68 eV)基本相同。第二种CN键的形成源于*OCNO*NO的耦合,需要克服0.24 eV的低能垒;然后,加氢反应逐渐发生,生成尿素。上述结果表明,引入Vo可显著调控中间组分的吸附行为和电化学尿素合成性能,并从实验和理论上验证了富Vo催化剂上有利于尿素的形成。

五、结论

本工作在设计尿素合成富Vo电催化剂(Vo-CeO2-750)的基础上,通过原位SFG光谱和理论计算验证了Vo对稳定中间组分的作用以及提高尿素合成电催化性能的内在机制。*OCNO中间物种的出现是区分Vo介导的选择性偶联机制的描述子。尿素产率可达943.6 mg h-1 g-1。本工作为通过中间体稳定化增强选择性C-N偶联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电催化尿素合成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