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C,N共掺杂CoP修饰Zn0.5Cd0.5S:一种用于H2释放和2,5-二甲酰基呋喃氧化的高效双功能光催化剂
2023/3/20 15:31:39 阅读:112 发布者:
题目
用C,N共掺杂CoP修饰Zn0.5Cd0.5S:一种用于H2释放和2,5-二甲酰基呋喃氧化的高效双功能光催化剂
摘要
光催化H2释放和生物质衍生的醇氧化是提高光生电荷载体利用率的合作方式。在此,通过用C,N共掺杂CoP多面体(称为CoP,源自ZIF-67)修饰Zn0.5Cd0.5S,制备了高效光催化剂,然后将其用于H2释放和5-羟甲基糠醛(HMF)氧化。生成的H2速率显著提高,在可见光照射下比原始Zn0.5Cd0.5 S高约31.7倍。Zn0.5Cd0.5S(n型)和CoP(p型)之间形成的p−n异质结,e−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这项工作为分离光诱导电荷载流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为伴随HMF向DFF转化的H2演化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催化剂的合成
CoP多面体的合成:通过煅烧方法:3ZIF-67首先由2-甲基咪唑合成。将紫色ZIF-67置于坩埚中,并在500°C(5°C min−1)下在N2下退火2小时。形成了具有多面体结构的Co3O4样品。将Co3O4和NaH2PO2放入坩埚中。将样品在氮气气氛中在300°C(5°C min−1)下煅烧2小时。
Zn0.5Cd0.5S纳米颗粒的合成:将Na2S·9H2O溶液缓慢添加到40mL水溶液中,该溶液含有Zn(Ac)2·2H2O和Cd(NO3)2·4H2O,将搅拌1小时转移到高压釜中,保持在160°C下12小时。自然冷却后,离心洗涤数次,并在60°C下在真空干燥12小时。合成了Zn0.5Cd0.5S,并表示为ZCS
CoP/ZCS复合材料的合成:将一定量的CoP添加到无水乙醇中,超声20分钟。将ZCS添加到上述溶液中,并连续超声处理20分钟。在真空烘箱中在60°C下干燥12小时以去除乙醇。该产物表示为CoP/ZCS,
催化剂表征
CoP通过煅烧以去除ZIF-67模板而形成。通过二次煅烧,然后在将磷源填充到中空Co3O4前体中的情况下合成CoP。从SEM图像中,其尺寸约为2−3μm,许多纳米颗粒沉积在多面体表面上。由于十二面体表面具有粒度感,可以为光催化反应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使用这种高温固相磷光方法,Co和P元素可以均匀分布在多面体结构上
20%CoP/ZCS的形态与ZCS非常不同,ZCS就像岩石上的苔藓,因为许多ZCS纳米颗粒沉积在CoP多面体的表面上。同时,CoP和ZCS纳米颗粒之间形成了异质结(图4c和d),因为ZCS(0.30nm)的晶格条纹与CoP(0.25nm)的其他晶格条纹重叠。这种具有粗糙表面的多面体结构可以为ZCS转移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
实验内容
对于20%CoP/ZCS,与单一ZCS相比,Zn2p、Cd3d和S2p的结合能均为正位移。通常,较高的结合能意味着较低的e−密度;因此可以推断,在CoP/ZCS复合材料中,e−将从ZCS转移到CoP,说明了CoP和ZCS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情况下e−转移的加速。
随着CoP量的增加,产物的生成速率先增加后降低。CoP/ZCS中CoP的优化量约为20%。在不添加催化剂的可见光照射条件下测试活性,仅检测到小的DFF,不产生H2。因此,H2析出和HMF氧化确实由光催化剂驱动。后在不同的入射光下进行20%CoP/ZCS的光催化活性。在20%CoP/ZCS上的光催化转化趋势与其光吸收曲线很好地匹配,进一步表明H2的生成和DFF的产生确实由光催化过程驱动
为了评估ZCS和CoP/ZCS的稳定性(图a)。20%CoP/ZCS活性在反应20小时内表现出明显的增强。HMF的存在提高了ZCS和CoP/ZCS的h+利用率,这可以抑制h+对S元素的氧化。五次循环试验后,DFF的产率(和选择性也稳定,与新鲜样品相比,使用的20%CoP/ZCS的XRD图没有明显变化。意味着20%CoP/ZCS的晶相和化学成分是稳定的,可以在光催化反应中重复使用
结论
通过在三维CoP多面体结构上修饰ZCS纳米颗粒,成功地制备了CoP/ZCS复合材料,CoP由C,N共掺杂的ZIF-67衍生。在可见光照射下,H2生成和HMF氧化同时进行,因为光生成的e−和h+都参与了一个系统。同时,20%CoP/ZCS的H2和DFF产物生成率分别可达598和398μmol g−1 h−1,远高于纯ZCS。显著的性能可以归因于ZCS纳米颗粒和CoP多面体的紧密接触,这不仅促进了PCCs的分离,还降低了H2析出反应的过电势。这项工作不仅为设计新型无贵金属光催化剂提供了有效的策略,而且为合成H2和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醛)提供了合作途径。
转自:“科研一席话”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