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科泰催化 ,作者科泰催化 容容
实验室用可逆氢校准参比电极的方法与可逆氢电极反应类似,三电极系统中,电解池使用的是密闭的三电极电解池,溶液为催化反应电解液,工作电极和对电极都是Pt片,参比电极为你需要校准的电极,我们拿一个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将氢气通入气孔至饱和,电解液上方的H2分压为1个大气压,Pt表面吸附的氢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
可逆氢电极校准示意图
(演示视频在B站科泰催化-容容)
氢气的来源可以是氢气钢瓶和氢气发生器,氢气钢瓶比较危险使用时要小心,我们用的是用氢气发生器,它的构造很简单,实质上就是一个电解水的装置。但是氢气发生器不便宜,一台三千左右,同样是电解水,我找到了一个可以替换的便宜装置:霍夫曼电解水装置。
没有氢气发生器的可以试试这个,淘宝就有,也不贵。
当气体通饱和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测试了。选择CV测试,区间范围要包含该电极与x轴的交点,这个交点值会随着电解液成分、参比电极而变的,可以参考文献1,电极不同可以自己去推导,也可以去试交点位置。
这里银/氯化银参比电极我们根据文献,选择区间为 高压-0.7V,低压-1.1V,因为可逆氢需要测它稳态的循环伏安曲线,所以扫速不能太快,一般是1mV/s或者2mV/s, 改一下量程,运行。
为什么与x轴的交点就是可逆氢的电极电势呢?因为CV曲线在x轴之上时,它发生的是氢气的氧化反应,x轴之下,它发生的是氢离子的还原反应,而只有当与x轴相交电流密度为0的时候,才说明氢气的氧化与还原达到了平衡,这个时候相比于可逆氢电极电势为0,但相比于其他电极就不一定了。
程序运行结束了,数据如图:
与x轴的交点电势是-1.015V,那就直接拿E(RHE)=E(Ag/AgCl)+ 1.015V 就可以了。
这里画了一个可逆氢电极校正的原理图,方便大家理解。
已知可逆氢反应相比于可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V,而在其他参比电极比如Ag/AgCl电极和碱性电解液下,比如测出来电极电势为-1V,,即发生可逆氢反应测出其电流密度为0mA/cm2对应图中CV曲线与X轴相交的点。
这两者的绝对值∆E就是该体系相比于可逆氢电极的电势差,已知该体系想得到可逆氢参比电极下的可逆氢反应电势,需要在其测出的结果上加∆E,也就是1,那么在相同电化学测试体系下,如果测出的某个反应电极电势为1V,该反应相对于可逆氢电极电势,最终结果就是在测出的结果上加∆E为2V。关系如下:
其他参比电极:E(vs.RHE) = E(vs.ref.)+ Eθ(ref.)+ 0.059*pH
(问题:该公式是怎么来的,0.059是什么?)
可逆氢电极:E(vs.RHE) = E(vs.ref.) + ∆E
∆E= Eθ (ref.)+ 0.059*pH,消除了参比电极以及pH变化带来的误差,会随着体系中任何一个影响因素改变而改变,同时液接电势也包含在其中,反映的是整个电解体系中的电势差,体系不变∆E不变。
可逆氢电极校准的优势是:
一、校正其他参比电极
二、避免液接电势的影响
二、避免pH不同带来的误差
pH会有影响吗?很有影响,我踩过坑。因为其他参比电极公式的计算是有pH这个因数的,pH不同会直接影响计算出来的电势结果,比如碱性条件下测试用的1M KOH,理论上pH应该是14,但是由于KOH电解质纯度不够,实验室用的有质量分数85%,95%,需要换算成100%的质量分数,即使如此也不能保证电解液中OH-离子活度为1M,需要用pH计校正。
2020年哈工大徐平教授ACS Energy Lett.2文章就把这个现象列了出来,配制的电解液理论pH与实际pH有偏差。如图表:
我自己用pH计测配制的1M KOH电解液也证明确实存在一定误差。
pH计测1M KOH电解液
同样如果电极电势是准确的,我们还可以倒过来推算溶液pH来验证。
pH=(∆E- Eθ (ref.)) /0.059
计算的结果为pH=13.86,与我们测的pH有一些偏差,说明还有一些其他影响因素比如液接电势,并且因为pH计在测试极限处测出来的数值本身也有误差,所以用可逆氢电极校准就十分必要。
转自:“科研共进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