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是否相关?
2023/3/17 16:46:34 阅读:128 发布者:
研究背景及目的
运动锻炼与较低的冠状动脉事件风险相关。但中老年男性运动员的横断面研究显示,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CAC)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加与终生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有关。本研究为队列研究设计,主要关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本研究人群来自MARC-1研究(Measuring Athlete’s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1)中的中老年男性,参与MARC-2(Measuring Athlete’s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2)随访研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采集:MARC-1和MARC-2研究均以问卷的形式收集参与者的运动信息,包括运动的类型(例如网球、游泳、跑步、健身、骑行等)、每项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的频率和周期,以及运动性质(娱乐性或是专业运动级别)信息。本研究依据运动活动手册(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为所有运动计算分配了代谢当量任务(metabolic equivalent of task, MET)。同种运动的不同运动强度的MET也有所不同,依具体情况而定。通过将各项运动的MET乘以报告的运动量(即运动时间周期乘以每周运动次数),每年的运动月数和总的运动年数来计算每项运动的总运动量。本研究分析的总运动量(以MET 小时/周 来表示)是随访期间(MARC-1基线和MARC-2随访)的运动量。本研究依据总运动量三分位进行分组:轻度运动组、适度运动组、剧烈组运动组;此外,还依据MET进行四分组:轻度组(<3 METs)、中度组(3 - 6 METs)、剧烈组(6 - 9 METs)、极度剧烈组(≥ 9 METs),并计算各组的每周MET小时数占总运动量的百分比。通过冠脉CT血管造影确定CAC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通过线性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运动量/强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共纳入289例MARC-1研究中的患者,随访时间为6.3±0.5年。在随访期间,参与者平均锻炼41 MET小时/周。CAC患病率从52%增加至71%,CAC评分中位数从1增加至31。剧烈运动组与CAC评分增加幅度较小相关 (β, −0.05 [−0.09 ~ −0.01],P=0.02),而极度剧烈运动组与CAC评分增加幅度较大相关(β, 0.05 [0.01 ~ 0.09] 每增加10%,P=0.01)。极度剧烈运动也与斑块进展风险增加相关,特别是与钙化斑块增加有关。
研究结论
在6年的随访中,运动强度而非运动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相关。极度剧烈运动与CAC增加和钙化斑块进展相关,而剧烈运动组与较低的CAC进展相关。
表1 基线特征及随访临床特征
图1 随访期间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情况图
表2 基线及随访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情况
图2 基线及随访时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和斑块情况
图3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与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变化和斑块进展的关系
图4 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与斑块进展的关系
点评:
该研究的优势是这是一项纵向研究。尽管研究人群仅限于中老年白人男性,且样本量相对较小,但与其他一些研究获得了一致结果,即极度剧烈运动与斑块进展加快相关。但该研究还不足以建议人们不要参与高强度运动。但它的确提出了以下疑问:就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而言,中等强度运动是否优于极度剧烈运动。
参考文献:
Aengevaeren VL, Mosterd A, Bakker EA, Braber TL, Nathoe HM, Sharma S, Thompson PD, Velthuis BK, Eijsvogels TMH. Exercise Volume Versus Intensity and the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thletes: Findings From the MARC-2 Study. Circulation. 2023 Jan 4.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2.06117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6597865.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