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乌托邦》问世500周年
距今500年前,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著作《乌托邦》在比利时出版。500年,从西方到东方,这一著作经久不衰,传遍全球。
从乌托邦到实托邦
《乌托邦》的世界性影响不仅表现在这本金书不断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更为显要的是继莫尔之后,有众多后起之秀步莫尔后尘,推出多种新的乌托邦作品,形成乌托邦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潮流。到19世纪20~40年代,法国的圣西门、傅利叶和英国的欧文把乌托邦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开始从理论上论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到19世纪40年代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斗争,进行科学研究,批判了乌托邦社会主义的空想,继承了其合理理想,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马、恩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对乌托邦社会主义最根本、最重大的超越,我认为可以用“科托邦”来概括。顾名思义,科托邦是依据科学原理、遵循客观规律,经过人们主观努力能够实现的理想社会。
到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帝国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却率先在落后的俄国胜利。不久后,苏联模式,以及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使社会形态变坏,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与乌托邦相对立的“恶托邦”。最早使用“恶托邦”的是英国政论家、国会议员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到20世纪20~40年代,西方出版了三本被称为恶托邦或反面乌托邦的文学名著:《我们》《美丽的新世界》和《一九八四》。令人惊叹的是,乌托邦描绘的美好前景500年来未能实现,而恶托邦的邪恶预测只经历了几十年却部分应验了。这不能不值得我们回顾和深思。
20世纪60~80年代,乌托邦又发展到“异托邦”和“实托邦”,这是乌托邦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形态转变。
1967年,乌托邦转变为“异托邦”。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这一年写成了一篇题为《另类空间》的文稿,他在此文中提出了“异托邦”。他认为异托邦是在世界上确实存在的另一个地方,殖民地、兵营、监狱和度假村、桑拿浴室等都是现实存在的异托邦;他把苏联的专制政治和西方的残缺议会民主都视为异托邦。异托邦理论有诸多矛盾和缺陷,但也促使我们思考怎样去改革权力结构,从而消除恶托邦,并使《乌托邦》中的民主政治理想能真正变成现实的“实托邦”。
写到这里,我还要论及从乌托邦到“实托邦”的第三次形态转变。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于1980年发表名著《第三次浪潮》。在书中,他概述了人类上万年的社会发展史,并提出与乌托邦相对立的“实托邦”。他认为信息社会形成的实托邦能克服工业社会所造成的种种矛盾和弊病。概括地说,他是在编造一种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新乌托邦。
总的来说,由于乌托邦的美好理想在20世纪的实践中出现了苏联权力过度集中模式的偏差,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曾出现法西斯主义暴政而资本主义固存矛盾依然深重,所以乌托邦思想才发生如上三次形态转变。当今我们纪念《乌托邦》出版500周年,今后该如何去实现《乌托邦》的美好理想呢?这是真诚的社会主义者理应深思和探究的重要问题。
在乌托邦之后的观念创新
作为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学70年的一名老学者,我认为当前首要之点是要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更新社会主义的观念。
首先,要把乌托邦着重理解为“优托邦”,把《乌托邦》更名、改译为《优托邦》。乌托邦一词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1896年在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著作《天演论》时,巧妙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式创造的新名词。“乌”字突出了子虚乌有、寄托理想之邦。可是乌托邦含有空想与理想双重意义,译为乌托邦是强调其空想的一面,而忽视其理想的另一面。自17世纪以来,英文utopia的第一个字母发音是ju(优),而不是u(乌),所以当今乌托邦应该改译为优托邦。优托邦一词也是音译与意译巧妙结合的创新。“优”既符合现代英文发音,又与古希腊文eu(优)一致,优托邦突出了能够优先实现、寄托优美理想之邦,表明这才是我们要继承、弘扬、践行其优异的社会理想,同时批判、否定、摒弃其不切实际的空想。但乌托邦一词在我国已流行100多年,不可能以优托邦取代它,因而可以把优托邦理解为乌托邦的代称,让二者共存并用。
其次,要重新认识从优托邦到科托邦的飞跃。科托邦与优托邦一字之差、二字相同,表明两者间既有继承、更有超越的双重关系。那么为什么科托邦的预言在20世纪未能实现呢?这有多方面原因。其一,因为20世纪社会主义在较为落后的俄国首先胜利,其领导人长期未能掌握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教条式地对待优托邦和科托邦理论,急于在落后生产力的条件下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又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所以未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其二,落后国家存在深厚的封建专制主义传统,缺少民主自由传统,让封建专制主义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形成政治权力过度集中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体制,官本位严重,人民当家作主难以充分体现。其三,发达国家当权的资产阶级善于推行社会保障政策、缓解劳资矛盾;当权的资产阶级在推行经济收买和改良的同时,还加强军事统治和社会控制,扩大政治民主和合法活动自由,注重文化发展和渗透,所以发达国家难以推进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只在社会改良方面有些成就。然而世界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依然深重,社会主义依然是历史大势所趋。于是在20世纪又出现了恶托邦、异托邦、实托邦等种种现象。所以19世纪虽然实现了从优托邦到科托邦的第一次飞跃,到20世纪却未能圆满地再实现从科托邦到实托邦的第二次飞跃。
再次,要看到从科托邦到谐托邦的光明前景。当今要消除恶托邦、异托邦、实托邦等不良影响,要实现科托邦的科学预言,必须加快改革、开放、创新,依据当今时代条件善于向前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克服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病,结合各国实际,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新社会主义。从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迅猛发展的态势看,未来最能更新社会主义、促进实现社会主义的,不仅限于信息技术,更有基因工程。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形成的信息社会,依旧是工业社会的高级阶段,只有基因工程的大发展才能形成比工业社会更高的生物工程业社会。生物工程业社会将是由新人类组成的新社会形态。我曾提出一个新名词“谐托邦”,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起表率和带头的示范作用。从科托邦到谐托邦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最后,还要看到从科托邦到“真托邦”“善托邦”“美托邦”的发展,那将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次飞跃,也就是世界共产主义的广泛实现。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从提出社会主义思想到现在差不多五百年时间。”他依据自己独到的体会,分为6个时间段细讲了500年来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光辉历程。随后,我发表了《关于社会主义五百年答问》一文,把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划分为四大阶段,即社会主义思想从乌托邦到科学的发展(1516~1848),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1844~1917),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的演进(1917~1991)和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的拓展(1978年以来)。目前,根据这一划分,由我主编的四卷本“世界社会主义史丛书”即将问世。在序言中,我又杜撰了三个新名词,即“真托邦”“善托邦”和“美托邦”。
从共产主义学的视角看,我认为“真”可以理解为人类认识真理的能力普遍大为提高,人类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科学真理,使得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能够满足人们吃、穿、住、用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要求,能够实现按需分配;“善”可以理解为人类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心地善良、择善而从,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社会能够在科学和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善治,善于科学民主自治;“美”可以理解为人们体态美、心灵美、劳动美、合作美、环境美、家庭美、生活美、学习美、交往美、休闲美,臻于十全十美。“真”和“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和主观条件,“美”则是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联合体”人们和谐共处的常态。可见,真托邦、善托邦和美托邦的实现,就是科托邦、谐托邦达到更完整境界的统一,我认为这就是共产主义在世界的广泛实现。
从优托邦到科托邦,再到谐托邦,最终达到真托邦、善托邦、美托邦的飞跃,是要经过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多个世代持续不懈奋斗的历程,我们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放松懈怠。毛泽东曾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丑的、恶的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可见,我们要持续同假、丑、恶作斗争,唯有如此,真托邦、善托邦和美托邦才终会逐步实现。
从优托邦到美托邦
——读高放教授《写在〈乌托邦〉问世500周年》
高放教授《写在〈乌托邦〉问世500周年》(《同舟共济》2017年第1期)一文虽然不很长,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一篇少见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能让人一气读完并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留忆甚久的美文。
文章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从乌托邦到实托邦”总结了社会主义500年间的三次转变。第一次是从莫尔的著作《乌托邦》问世到马克思主义诞生,这是从乌托邦到“科托邦”的转变,亦即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第二次是19世纪中叶到十月革命,这是从科托邦到“实托邦”的转变,亦即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第三次是1917年到现在,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中曲折发展,其间出现辉煌,比如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到多国的演进,但是也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出现打着社会主义旗号但却背离社会主义宗旨的“恶托邦”、“异托邦”。现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正在不断革新,努力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主义在“实托邦”层面不断前进。
美国未来学家、社会学家托夫勒在其名著《第三次浪潮》中也提出了“实托邦”概念,其含义是在信息社会可以实现一种既非社会主义又非资本主义的社会,即“实托邦”。当然,托夫勒的“实托邦”与社会主义学中的实托邦有很大区别,两者是在不同的学理框架和逻辑体系内,不可混为一谈。
第二部分“在乌托邦之后的观念创新”提出了极具创新思维的一系列观点、思路。文章先是建议为“乌托邦”正名,即将英文UTOPIA一词改译为“优托邦”。这样,不仅更接近英文的发音,而且更符合莫尔思想的本意。“乌”字突出的是空想、子虚乌有,不可能实现。但是莫尔提出的社会主义也带有寄托理想的成份,这种理想至今仍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是社会主义者所追求的。这层含义,用“乌托邦”一词就难以体现出来,而“优托邦”则弥补了这个缺陷。
文章接着分析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即从科托邦到实托邦的飞跃中出现问题的原因。除了客观原因之外,即主要是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而这些国家的封建传统根深蒂固并渗透进社会主义体制中来并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更主要的是主观上,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教条式地对待优托邦,特别是科托邦的理论,不能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文章进而提出“谐托邦”概念,其要义就是:社会主义要想有生命力,必须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谐托邦上已经做出有益探索,也取得可观的成就。
文章最后提出了作为社会主义努力方向的三个境界,即“真托邦”、“善托邦”和“美托邦”。“真”是指“人类认识真理能力普遍大为提高,人类掌握了较为全面的科学真理,使得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能够满足人们吃、穿、住、用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要求,能够实现按需分配”;“善”是指“人类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心地善良、择善而从,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兼济天下,社会能够在科学和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善治,善于科学民主自治”;“美”是指“人们体态美、心灵美、劳动美、合作美、环境美、家庭美、生活美、学习美、交往美、休闲美,臻于十全十美”。作者进一步指出:“真”和“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美”则是共产主义社会“自由人联合体”人们和谐相处的常态。
在这篇文章中,高放教授通过乌托邦、优托邦、科托邦、实托邦、恶托托、异托邦、谐托邦、真托邦、善托邦、美托邦这十个概念,非常生动、形象而又精准地概括了社会主义运动的500年历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乌托邦或优托邦开启了社会主义运动;科托邦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实托邦使社会主义制度变成现实,期间出现了背离优托邦宗旨的恶托邦、异托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向谐托邦迈进;真托邦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条件,即物质极大丰富;善托邦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观条件,即人们思想觉悟极大提高;美托邦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笔者以为,如果更加高度地概括社会主义运动,可以选取优托邦和美托邦这两个词语。优托邦是社会主义运动的起点,美托邦则是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标。美托邦的“美”字代表了人类终极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讲的虽然是中国的事情,但是也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运动。从世界范围来看,“人民”可以理解成全人类,“我们”可以理解成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力量,“美好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美托邦。
转自:“学术与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