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论文信息来源于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由社科学术汇整理归纳,供交流学习,期刊论文版权归属原出版单位和作者所有
目录
01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预测
02 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
03 中国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测算与分析
04 投入产出框架下中国产品部门投入数字化程度的测算、分解及质量效应研究
05 互联网发展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06 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
07 产业政策与中国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
08 数字经济的统计界定和产业分类研究
09 数字经济要素投入核算框架及应用研究
01 鲜祖德,王天琪. 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与预测[J]. 统计研究. 2022,39(01).
【摘要】
本文以2021年6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为标准,使用2018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构造数字经济测算框架,测算并预测了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本文研究结果为全面系统考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我国数字经济产业结构特征提供了数据基础,为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规模测算框架和科学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测算;预测比较
02 朱贺,向书坚. 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核算研究[J]. 统计研究. 2022,39(01).
【摘要】
数字知识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各类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发展,研究数字知识经济核算问题是完成我国数字经济核算的重要一环。本文在对数字知识经济内涵、范围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对数字知识经济的生产模式、收益模式以及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归纳;进而根据平台所起的作用,分别以数字知识平台与生产者作为核算主体,详细研究各种模式下的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确定生产法增加值核算方案。根据生产者是个人还是企业、平台是否参与生产等因素,详细讨论各种情况下劳动报酬、营业盈余、混合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的核算内容,确定收入法增加值的核算方案;并探究支出法GDP核算中数字知识经济的核算项目。以"得到"这一典型企业为例,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核算了其2020年1月至6月的增加值,并分析两种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和适用性,为有关部门进行数字知识经济增加值的核算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数字知识经济;生产模式;收益模式;增加值核算
03 刘波,洪兴建. 中国产业数字化程度的测算与分析[J]. 统计研究. 2022,39(10).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产业数字化逐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基于行业视角,本文借助增长核算框架测度2001—2020年我国不同行业的数字化程度,采用泰尔指数及分解方法考察各产业数字化程度的行业差异及动态演进,并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不同类型部门之间的经济关联。研究显示: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速度快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大于数字产业化的直接贡献。从趋势上看,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势头良好、稳中有进,但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行业的数字化进程缓慢,有很大增长空间。从差异上看,我国产业数字化程度呈现“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特征,虽然三次产业之间的数字化程度差异逐渐缩小,但产业内部差异依然较大,且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第三产业表现尤为明显。数字经济高融合产业依靠关联效应拉动产出增长,而低融合产业主要依靠内生发展拉动增长,亟需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泰尔指数;投入产出模型
04 马丹,唐佳琦,何雅兴.投入产出框架下中国产品部门投入数字化程度的测算、分解及质量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 2022,39(12).
【摘要】
本文从中间投入的角度,利用投入产出表给出各部门数字化程度的测算方法,直观地测算了我国2012年和2017年各部门投入的数字化程度。通过构建多层次分解模型,从数字化程度变化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维度,将各部门数字化程度变化分解为数字化产业、产业数字化、产业间结构调整、产业内结构调整等部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微观产品层面数字化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直接影响是促进数字经济部门数字化程度提升的最重要因素,而对于大部分非数字经济部门,产业间结构调整的间接影响最为重要。进一步从微观产品层面分析产品数字化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品数字化显著提升了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该结论在考虑企业规模、进口中学习效应以及进行多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时仍然成立
【关键词】
数字经济部门;数字化程度;多层次结构分解;产品质量
05 郭然,原毅军. 互联网发展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统计研究. 2022,39(06).
【摘要】
随着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与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正经历着不同以往的重塑性改变。本文从互联网空间效应出发,构建了反映产业结构演进方向的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并利用2005—2018年我国278个地市级面板数据,深入考察互联网发展对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本地与邻地互联网发展对产业协同集聚均呈现出“先扬后抑”的倒U型影响,当互联网发展水平低于某一阈值时,互联网发展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产业协同集聚,一旦互联网发展水平超过该阈值,将促使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趋于向空间非一体化方向转变。对影响机制的研究表明,互联网既能从供给侧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也能从需求侧拉动国际市场需求、扩大出口贸易规模,进而对产业协同集聚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研究不仅为以互联网发展强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加快我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高端制造模式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互联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
06 杨慧梅,江璐.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研究. 2021,38(04).
【摘要】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本文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利用2004-2017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较之高生产率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低生产率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就机制而言,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分析视角,也为探寻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全要素生产率;主成分分析;空间计量
07 余长林,杨国歌,杜明月. 产业政策与中国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J].统计研究. 2021,38(01).
【摘要】
本文利用2008-2017年沪深A股中数字经济上市公司的专利及财务数据,分析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信用贷款、行业准入制度四类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行业准入制度对数字经济行业专利申请和专利发明的影响显著,税收优惠、信用贷款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不明显。对数字经济行业细分类别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行业准入制度依然是影响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较为显著的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对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行业异质性。政府补贴对电信传媒和软件信息行业专利申请和发明的影响更为显著,行业准入制度对软件信息行业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政府补贴和信用贷款均能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行业准入制度和税收优惠均能通过提高企业利润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本文为政府制定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
【关键词】
产业政策;数字经济;技术创新;政府补贴;行业准入制度
08 吴翌琳,王天琪. 数字经济的统计界定和产业分类研究[J]. 统计研究. 2021,38(06).
【摘要】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然而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数字经济定义和产业分类标准(2),亟需明确数字经济统计界定,统一产业分类标准,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提供支撑。首先,本文在系统梳理数字经济狭义和广义定义基础上对数字经济进行了广义界定。其次,将其生产活动归纳为核心活动和应用活动两部分。最后,进一步构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类体系,将数字经济核心活动识别为数字设备制造业、数字产品贸易业、数字技术服务业和数字驱动产业4个大类、19个中类,将数字经济应用活动识别为电子商务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数字金融产业、数字政府产业和其他数字产业5个大类、24个中类,共计9个大类、43个中类。本文研究成果有望为完善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分类标准、制定产业政策和定量测算产业规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统计界定;产业分类
09 陈梦根,张鑫. 数字经济要素投入核算框架及应用研究[J]. 统计研究. 2022,39(08).
【摘要】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序列表,提出数字经济要素投入核算框架,对我国数字经济要素投入结构开展测算及应用分析。研究表明,2018年数字资本服务量已经达到68208.96亿元,约占全社会总资本服务量的13.28%。2002—2018年数字资本服务量年均增速为20.37%,其中数字硬件资本服务年均增速为13.65%,数字软件资本服务年均增速为27.21%,数字软件资本服务在推动总资本服务量增长中作用越来越重要。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软件要素对提高产业部门产出的作用显著,数字硬件要素对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降低。劳动投入对产业部门发展的影响仍然很大,改进劳动力结构可以明显提高全社会实际劳动投入,推动产业发展。为此,我国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大国优势,积极改善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推动传统行业数字融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资本服务量;劳动投入;全要素生产率;行业部门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