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金双根:让高校成为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2023/3/17 11:00:09 阅读:105 发布者:
金双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文化传承的高地,同时也是基础原创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和广大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人才培养上肩负着重要使命。”全国人大代表、欧洲科学院院士、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金双根说。
画出科技人才“素描”
在金双根画出的科技人才“素描”中,优秀科技人才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原始科技创新能力。
“高校首先要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上下功夫。”金双根表示,要增强学生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的国家担当意识,进而培养出更多“国家队”“国家人”,共担国家责、共成国家事。
“国家队”“国家人”并不意味着闭门造车。金双根指出,高校应不断加大对外合作与国际交流力度,鼓励师生赴境外参加学术交流和访问访学,进一步拓宽师生国际视野,扩大学科海外学术影响力,提升学科团队的国际合作能力和学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
金双根表示,高校要与时俱进地对接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构建新型学科学院形态体系,形成交叉学科产学研协同、多学科融合的多层级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高地。“建设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应以科研的原创性为未来发展提供动力。”金双根说。
以铸魂育人为初心使命
高校如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金双根给出了建议。
一方面,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卡脖子”技术,瞄准重大技术难题,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金双根告诉记者,当前他们正全力推进河南省、应急管理部接续共建河南理工大学,并以此为契机聚焦煤层气高效开发、重大灾害防控与应急处置等“卡脖子”技术难题,以“大安全大应急”引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建,以“智慧应急”促进测绘学科创建。
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跨领域、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发挥关键领域先发优势,形成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应用的贯通式研究大团队,组建大平台,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金双根表示,作为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的省属特色骨干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应加强井上井下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矿区空天地井生态环境交叉学科和团队建设。“特别要加强采矿、安全、遥感等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这是实现矿区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协同发展、实现重大科技创新的必要途径。”金双根说。
此外,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加速团队引进和人才汇聚,面向未来产业,引进学科领军人才,立足国家需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作为一名来自高校的全国人大代表,铸魂育人始终是我的初心和使命。”金双根说,“我将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心怀‘国之大者’,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答卷,努力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型优秀人才,满足中国现代化发展需求。”
本文为强国号发布的内容,见“阅读原文”
转自:“测绘学术资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