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首发推荐 | 大变局下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趋势及我国对策

2023/3/15 15:16:54  阅读:131 发布者:

大变局下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

重构趋势及我国对策

  

本文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重点探讨贸易摩擦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背景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影响。文章运用动态GTAP模型模拟了六种情境,以研究疫情和贸易摩擦冲击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的影响,进而揭示冲击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格局变动趋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通过加强区域经贸协作,能有效减缓疫情和贸易摩擦叠加效应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带来的负向影响;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的贸易政策将对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结构与形态产生长期性的影响,加速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引致全球供应链未来将同时呈现区域化、扩散化和全球化的特征。从企业层面来看,现阶段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跨国企业尽快修复供应链的鲁棒性破裂是当前的工作重心,并在中长期内不断强化供应链敏捷性与韧性,全面提升供应链的发展弹性。从政府层面来看,在经济全球化推进受阻的形势下,中国应基于全球供应链战略,强化区域经贸协作,寻求新的区域供应链闭合,同时做好疫情防控和中美经贸关系调整在全球供应链上动态新平衡的中长期准备。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全球贸易;中高端制造业;全球供应链重构

作者简介

杨长春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博士后

何明珂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博士生导师

2020 年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供应链受到阻滞甚至中断经济增长,导致全球经济失速。此外,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其双边经贸关系不仅对中美意义重大,其双边贸易政策调整的外溢效应还会对世界其他经济体带来变数。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且集中在制造业,近年来贸易冲突的焦点更是进一步聚焦中高端制造业。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经贸关系的双重不确定性是企业在全球供应链布局中面临的最大外部风险。全球供应链是国际贸易的重要载体,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变动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全球供应链布局的调整。全球贸易中的各种不确定性沿着全球供应链扩散并传递到各个环节。全球供应链上的牛鞭效应,加剧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风险造成的损失。全球供应链的任何环节受到冲击,都可能引致上下游国际贸易活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全球贸易萎缩程度是判断全球供应链破坏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本文选择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研究贸易摩擦升级和全球疫情蔓延背景下,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规模和流向的影响,进而揭示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演变趋势。

文献方面,现阶段已有较多学者关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议题。综观已有文献,关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学者基于文献分析和经验观察,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发端成因,对全球供应链结构调整的发展态势进行阐述和预测。其中,就发端成因而言,现阶段学者主要从如下五个方面进行定性剖析: 一是基于历史性产业转移的事实考察和全球化理论转向的相关分析; 二是经济体系、价值体系和规则体系的差异 ;三是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的实施; 四是全球供应链运营的鲁棒性和安全性的考虑; 五是借力信息技术发展,数字技术整合供应链、跨境电商平台对传统供应链节点的部分替代。第二,部分学者则着眼于理论层面,定性分析外部冲击对于全球供应链结构的影响。其中,现阶段学者主要从外部冲击引发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动,进而作用于全球供应链结构布局的层面进行分析。

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冲击下如何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学者亟待思考并提出行之有效解决方案的重大议题之一。朱晓乐和黄汉权( 2021) 认为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冲击作用下将加剧全球供应链向近岸化、多元化、区域化的方向演变。贺俊( 2021) 认为中国崛起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将导致贸易和非贸易壁垒增加,全球供应链将根据经济地理重新布局调整,而全球范围内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则强化了各国对于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的意识,进而加速了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古明加( 2021) 通过梳理和分析中国中高科技产业全球供应链的历史布局调整和发展现状,重点研究了贸易摩擦、疫情和逆全球化等因素作用下中国中高科技产业未来全球供应链布局调整趋势。李淑俊和王小明( 2022) 以美国国家安全为切入点,借助国际关系和贸易保护的学科理论交叉,研究了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及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蔓延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全球供应链战略调整的内在逻辑和实现依据。胡德宝和赵静( 2021) 认为疫情和贸易摩擦双重不确定性会加速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虽然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制造业回流,但在长期内不会对中国供应链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管传靖( 2022) 认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拜登政府将顺势提高供应链弹性,把实现全球供应链安全作为目标,并将其融入到经济安全、经济复苏和大国战略竞争等多重目标。美国扶持高科技制造业和前沿技术研发并大规模优化供应链基础设施,以实现关键供应链的本土化; 对外联合主要盟友,组建排他性的关键科技攻关和供应链联盟。美国全球供应链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势必会影响中美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塑,并导致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脆弱的全球供应链面临更大的挑战。

不难发现,当前学者主要选择从经济发展和供应链安全作为研究视角,定性分析疫情和贸易摩擦双重冲击下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供应链的重塑逻辑。以上关于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文献为本文提供了扎实的基础,但也存在如下不足: 一是现有文献多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从理论层面对全球供应链重构进行定性分析,鲜少通过量化模拟结果阐述并预测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趋势; 二是现有文献多从微观角度出发,缺乏经济全球化的全球贸易的宏观视野; 三是将疫情、贸易摩擦和中美采取不同贸易政策放在一个框架展开量化分析的文献较匮乏,无法呈现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影响; 四是已有文献较少运用动态GTAP 模型,将时间轴聚焦到本文要研究的“十四五”规划期间,进而深入剖析和预测动态变化和不断持续的全球供应链结构调整趋势; 五是未将中美聚焦的敏感行业—中高端制造业单独列出来进行分析。

鉴于此,本文将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摩擦叠加效应下,中美实施不同贸易政策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结构性影响。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本文将基于中美贸易摩擦集中于制造业的典型事实,筛选出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所聚焦的中高端制造业作为研究对象; 将中高端制造业数据分离为高技术含量和中高技术含量制造业数据,以深入分析中国中高端制造业全球贸易演变,以及中美双边敏感制造业的贸易演变和出口竞争力的情况。第二,鉴于全球供应链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载体,本文将运用多区域一般均衡动态全球贸易分析模型( GTAP-Dyn) ,模拟分析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采取不同贸易政策对中美及相关经济体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影响。基于数据分析和模拟结果,客观评估全球疫情爆发和中美不同贸易政策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以及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贸易流向和规模的影响,进一步阐述和预测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调整趋势。本文为中国应对复杂诡谲的国际形势,战略性布局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提供了可供政策借鉴的量化结果。

    

  结论与政策启示

1. 主要结论

本文从全球贸易的宏观视角出发,模拟分析了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实施不同贸易政策对两大经济体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结构的影响。疫情和贸易摩擦的叠加效应,以及中美由此采取的不同贸易政策是导致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重构的重要外部因素。研究发现: (1) 受疫情冲击,虽然模拟假设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上的核心国家(中国、美国、德国) 的供应链逐步修复,对全球供应链复苏确实起到促进作用,但短期内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尚不能全面恢复至原来的水准,依然存在供应链中断风险,并面临短期临时调整的局面。(2) 疫情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抵消了中、美、德三国复工复产对中美两国国内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复苏的红利,且叠加效应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负向影响程度大于美国。贸易摩擦引致中美双边中高端制造业贸易大规模下降,且两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产生大规模的贸易转移。其中,欧盟、日韩、东南亚、墨西哥和加拿大是中美双边中高端制造业贸易减少的主要贸易转移承接区域,促使依托全球供应链创造的贸易流日趋扩散化,加速围绕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全球供应链结构发生调整。(3) 中美贸易摩擦促使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转向区域性供应链发展,但并未完全割断中美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上的链接,而是通过贸易转移间接维系。(4) 中国加入 RCEP 以及与欧盟顺利推动 FTA 协定,将有效缓解、甚至抵消疫情和中美大规模贸易摩擦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负向冲击。(5) 从中长期看,“十四五”期间,疫情和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双边若进一步推进并加深区域经贸协作,将加速中美两大经济体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重构,强化了中美深度参与的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兼具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特征。

2. 政策启示

针对研究结论,本文对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冲击的应对方案,分别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以增强外部重大扰动发生时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鲁棒性。从政府层面看,短期内,中国应与贸易伙伴国间设计国家层面的联合应急指导机制并协助跨国节点企业间展开联合应急计划,以加快修复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鲁棒性破裂的节奏和效率。从中长期看: (1) 全球疫情爆发,贸易摩擦加剧了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负向冲击,中国不应仅采取对等的关税反制措施,还应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以深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系统的参与程度。具体来说,中国应尽可能地扩大与更多的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利益交集空间,以及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企业参与到中国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通过逐步加强中国在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上与更多的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和依赖关系,强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作用和地位。(2) 政府应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经贸协作,强化 RCEP 合作伙伴间的合作,努力促成中欧 FTA 建立,积极推进加入 CPTPP,并保证对外物流通道的畅通。在贸易政策上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开拓多元化的消费市场,并构建多维的国际供应链网络,为企业国际合作保驾护航。由此,在全球化进程受阻和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形下,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生产和贸易再布局,强化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储备,打造国家供应链竞争力和长期发展弹性,以缓解甚至逆转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实现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地位的攀升。(3)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关的贸易扶持政策,中国在着力恢复全球供应链鲁棒性的基础上,谋求产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创新驱动的跨国企业。(4) 加快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全面顺利实施,扩大中国本土消费需求并提高消费能力,成为国际投资者无法撤离,且全球范围内无法替代的中高端制造业中间品或制成品的最大消费市场。

从企业层面看,短期内,全球供应链上的核心制造企业,应统领并协调供应链上下游,尽快将破裂的供应链修复。从中长期看: (1) 国际贸易争端加剧,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中国本土跨国公司在布局全球供应链时,应将各区域和国家的双边或多边贸易规则作为优先于要素禀赋优势的考量因素。全球供应链布局应密切关注相关区域对中高端制造业的贸易政策,以及当地的投资环境,来确保全球供应链上物资、资金流等流通的稳定性。(2) 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中高端制造商企业,应抓住区域经贸协作和中国新基建建设的契机,战略性地增强自身竞争力,以及与全球供应链网络上子公司的鲁棒性和协同性。(3) 不断在区域经贸强联系的地区,寻找具有成本效益和技术优势的一级供应商,优化布局并监督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积极展开供应链的“备链”计划,通过重新设计并优化全球供应链的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以缓冲疫情和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冲击。(4) 开拓多元化的需求市场,降低重大扰动发生时的外部需求侧冲击。

此外,本文仍存在一定研究留白需要后续展开并深入研究: (1) 中高端制造产业链内涉及的不同细分行业供应链具有差异性,仍需进一步细化行业,分别从政府扶持和企业自身的情况对于上下游供应商和分销商的选择与布局的结构性调整做进一步分析。(2) 疫情爆发对于全球的影响涉及多方面因素,本文在模拟情境中仅考虑了劳动力和交通运输旅游产出变动的两个关键因素。未来仍需继续完善模拟情境,以便更加精确地刻画疫情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造成的影响。(3) 鉴于 GTAP 基础数据库对于制造业的划分仍较粗糙,后续需要结合中高端贸易数据对数据库进一步分割和完善,以全面评估疫情和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对全球中高端制造业贸易流向和规模变动的影响,进而更加准确地预判全球中高端制造供应链的重构趋势。

来源期刊:《经济管理》

转自:CNKI社科学术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