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AFM:上海交大方超团队开发基于巨噬细胞的肿瘤靶向递药新技术

2023/3/14 16:27:35  阅读:114 发布者:

近年来,基于活细胞的药物递送系统吸引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和高度关注。与人工合成的药物载体相比,活细胞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还能响应病灶部位释放的信号分子,实现靶向药物递送和治疗。

目前,活细胞递送系统的发展仍受到药物和载体细胞相互不利影响的限制。如何在不影响载体细胞功能的情况下荷载药物是活细胞递送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利用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摄取载药纳米粒是常见的载药方法。然而,药物在细胞内提前释放会影响载体细胞的活性和趋化能力。此外,载体细胞通常也难以将细胞内的药物释放出来,有时甚至会在溶酶体等细胞器中将药物灭活,限制疗效。

相比而言,将载药纳米粒附着在细胞的表面,既可减少对载体细胞的损伤,也便于药物在病灶部位的高效释放。现有的用于胞外载药的化学键合、物理粘附或者配体-受体识别的方法常涉及较为复杂的化学和工程学操作,亟需开发简易、高效的细胞外载药新技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方超教授团队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期刊发表了题为:Metal-Coordinated Adsorption of Nanoparticles to Macrophages for Targeted Cancer Therap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创建了一种简易、高效的胞外粘附纳米粒的巨噬细胞递药系统,为基于活细胞的高效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平台技术。该工作将作为Front Cover封面论文正式发表。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二价金属离子(Cu2+Mn2+Co2+Zn2+等)与多酚(单宁酸)的配位作用建立了一种基于巨噬细胞(Mφ)的胞外附着阿霉素纳米粒(DOX-NP)的活细胞递送系统——DOX-NP@Mφ。

根据荧光信号统计,超过90%的活细胞相关的纳米粒子被吸附在胞外。该方法很好地保持了巨噬细胞的活性和肿瘤靶向趋化性,进一步利用铁离子(Fe3+-多酚网络的光热作用触发DOX-NP从载体细胞上解离,增强抗肿瘤疗效。该方法简易、高效,冰浴条件下2分钟即可实现胞外载药的递药系统搭建,这一技术亦可用于灵活“订制”满足其他疾病治疗需求的基于活细胞载体的药物递送系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生朱茂华、硕士生朱欣迪(现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临床药师)本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方超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陈红专教授、美国University at BuffaloSUNYJonathan F. Lovell教授给予了重要支持和帮助。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2214842

转自:“生物世界”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