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挑战与路径

2023/3/14 13:41:06  阅读:128 发布者: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2P7P8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摘自《管理世界》202211期,张天悦摘

现代化是工业革命后人类实现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深刻转变所经历的剧烈变革。实现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显著标志,近代以来成为各国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并逐步引领世界发展潮流。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发优势,制造并标榜以“私有制+自由市场+分权型现代化国家机构”为“方程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历史证明,西方现代化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且逐渐暴露“误导性”,照搬这一现代化模式所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周期性经济危机”“全球生态危机”等诸多问题将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卷入发展漩涡。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课题。它不仅是特定历史进程,是实现从小康社会出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飞跃;也是相对发展状态,是实现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迈向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彩赶超;更是坚定的道路选择,是一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并非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简单复制,而是立足我国自身条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发展的产物,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有着本质区别。(1)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要求是在政治建设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文明。区别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遵循,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是经济建设中呈现“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和前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一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从以“物质”生产体系为主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创新、高效、包容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另一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克服人口规模约束和发挥人口规模优势的唯一解。(3)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是在社会建设中呈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社会文明”。实际上,现代化的价值归宿是借助现代化载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并非单纯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本质要求,它是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导向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旨归,同时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以及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4)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是在文化建设中呈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发展进步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维度,这是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人类现代化一般规律的本质规定。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还体现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能够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更重要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5)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是在生态建设中呈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理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对传统现代化“征服自然”道路的超越,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走出了一条能够对求解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现代化道路。(6)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质要求是在国际交往中呈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同文明”。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强烈的排外性、霸权性,中国式现代化主张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并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重要力量,在谋求本国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共同繁荣积极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将给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带来多重挑战。一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不仅可能增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难度,而且可能因其“水落石出”效应诱致财政、金融和房地产风险“扎堆儿”爆发。二是中国科技创新力不强的“阿喀琉斯之踵”效应,不仅会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而且会拖累现代化进程。三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并可能导致“马太效应”,不仅会直接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进程,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后劲。四是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过程加快,不仅可能产生“高质量悖论”,而且可能诱发“合成的谬误”和“绿天鹅”风险。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如期完成这一中心任务和宏伟目标,全党仍要继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进而始终抓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兴国之要”,始终抓好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必须科学理性地选择实现路径。第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保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干部群众。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党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以及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二,坚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协同推进。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二者互为表里,内在统一于“新发展理念”,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

第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最终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必须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第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确保严格公正司法。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第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

第六,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一方面,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尤其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转自:“中国学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