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姐记忆面包250——微信冲击微博专题整理

2023/3/14 11:22:55  阅读:132 发布者:

1、分析背景:

受微信冲击 新浪微博数据不再漂亮

腾讯微博于 2010 3 月上线,并在随后的 3 年多时间与新浪微博进行激烈的竞争。在此期间,网易和搜狐也推出了自家的微博,一时间出现 4 家门户网站和 4 家微博的局面。天府早报记者获得的消息是,网易方面已于去年就将微博团队解散,而搜狐微博虽然经历了张朝阳的亲自监督上阵,但目前也不再发声。实际上,在 2010 年之后的几年中, 4 家门户网站的微博之争非常激烈,各家门户内部对拉名人开微博几乎“ 全员上阵” 。在腾讯 2011 年财报中,腾讯高管曾表示, “ 腾讯微博在 2011 年取得大幅增长,腾讯微博已做好准备抓住未来的商机。” 但在最近的年会上,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却表示,微博是个重要业务,但要让位于微信。截至目前,仅新浪微博仍在积极运营,但数据显示,受腾讯微信冲击,新浪微博数据也不再漂亮。丢了微博?腾讯微视被扶上位对于腾讯微博不在一说,腾讯方面回复天府早报记者称,微博是整合到腾讯新闻里面,“ 腾讯微博产品运营团队将与腾讯新闻团队进行整合,以强化整体社交资讯服务功能。” 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此轮的调整中,腾讯将加大对视频业务的投入,并且成立独立的微视部门。在腾讯给出的调整方案中,腾讯微博事业部门的人员并入腾讯网。此外,视频业务将由版权合作、平台运营、产品技术、客厅业务 4 个部门组成,基于微视运营团队成立微产品部,以及移动媒体的技术团队将融入各产品平台中。知名 IT 经理人王冠雄表示, 微信已成移动第一入口,手机 QQ 紧随其后,后面还有微视,不必再推另一 SNS 产品。

2、为什么

1)优势

首先,微信大大丰富了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微信低门槛化、便捷化,免费化,又具有独有的语音功能,能赋予传播双方最直接的感受。微信的语音通信或许将代替手机通话,成为未来的主流通信方式。

其次,微信构建了虚拟的人际关系网,变更了传统的通信方式。首先,微信是一个私人的信息网络,无论是信息发布还是分享都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这个私人网络需要用户间相互确认才能成为好友,这就保证了微信仅限于好友之间,具备一定的私密性和可控性。基于微信平台发出或分享的信息,带有较强的受众指向性。

最后,微信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基于好友群传播的较高说服力,能够及时、快速的传播信息,并且信息的接受度更高。微信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热点事件经过裂变式、几何式的扩散,容易导致社会舆论的生成。

2)不足

公众平台与微信用户需求不匹配。

微信是私密空间,在移动端,与短信类似。而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垃圾短信太多,想想这个场景:突然,短信铃声响了,以为是好朋友发过来短信,结果,是条广告。这个让人沮丧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微信平台上也是一样,用户使用微信所看重的是与朋友交流,虽然公众平台信息是用户主动选择,但接收信息仍然是被动推送。这不仅仅是打扰,更让人泄气,毕竟,人们上微信主要目的是为了与朋友交流,微信是一个对等交流平台,不是非对称错落平台。而微博本身即是信息平台,人们上微博的很大一个目的便是关注各类公众微博信息(如媒体、名人、草根大号、企业、政府机构等 ),非对称的关注特性在这里是成立的。

基因决定论:

做用户关系还是做信息关系,总得做个决断我们先看雅虎的例子。雅虎之所以从互联网先驱沦落到唱衰生四起,这里很大原因便是基因选择所决定,雅虎开创了免费、开放且赚钱的互联网门户模式,这使得雅虎成为硅谷明星,但也正是这一模式的选择,注定了它的基因是媒体,而不是技术,当 Google 兴起时,雅虎也看到了搜索的巨大潜力,做了很多努力想要占领这一市场,但无奈的是,没有技术基因的雅虎,虽然花费大气力想要战胜 Google,但却并不成功,反而将自己推向险境,而 Google 天生就是技术基因,在搜索领域迅速崛起,超越雅虎。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一个公司的基因有多重要和致命。微信和微博的基因非常不一样。微信根植于用户关系,微博则根植于信息关系,二者各有空间。在外界看来,微博成功于 twitter 模式,一直在向 facebook 模式靠近,但目前来看并不算成功,很大原因便是新浪从门户模式以来,一直是做信息的,媒体属性重,这一基因决定了微博也是以信息为导向,带有很重的媒体味道。而腾讯一直以 QQ 这一用户关系产品为中心,这也导致了微信的用户关系属性,它也难以成为信息平台。(或许有人要说张小龙是被腾讯收购而来,且远离腾讯中心,在广州开发出微信,是否与腾讯基因干系不大 ?我的回答是:张小龙原本的基因便是和腾讯同类:产品导向 (产品自主衍生平台,而非运营平台 ),二者的结合使这一基因更加融洽和巩固)

3)冲击

用户时间:互联网所有的产品都是竞争者我之前有说:互联网所有的产品都是竞争者,门户、视频、游戏、微博、点评、 LBS 等等,都在竞争,因为它们都在竞争点一样东西:用户时间。当人们的互联网使用时间相对稳定时,则在各个互联网产品上所花费的时间便是此消彼长。毫无疑问,微信会抢走一部分用户时间,尤其是:微博在手机上如此火爆之时,出现了另一颗闪耀的明星。(歌星和影星也会形成竞争,大家同意吗 ?)

平台之战:移动互联网时代对 PC 互联网时代的冲击

3、展望

说微信必将打败微博还为时过早。毕竟双方的功能都还有待深入开发。

比如对于微博来说,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公开性的特点,结合信息搜索的功能为去中介化的服务提供商服务。比如台湾的民宿会在 facebook 上建立自己的公共页面,供消费者去评价。我也经常通过微博搜索一些产品的使用情况,但大部分是商家的宣传,真实的评价很少,而激发真实用户的分享热情说不定会成为微博增强其影响力的新手段。而注重私密性的微信很难有这样的功能。

其次,微博需要在报纸、 全民记者、 个人媒体,这样的底层生态上,涌现出带有新的商业模式的产品。新浪微博,急于治理其信息的过载和泛滥,想把弱关系沉淀成强关系。而微信,想的则是增强其媒体性,增强信息传播的效率。这就是矛盾,正所谓存在矛盾,它们两者也就谁也取代不了谁,可能会长期并存一段时间。

我们知道,微信源于移动互联网,微博源于 PC 互联网。他们出生的环境不一样,思维不一样。微信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而移动互联网确实是未来的大趋势。微博出生在 PC 互联网环境里,虽然微博这一产品天生就属于移动互联网的一部分 (Twitter CEO 科斯特洛说过:我们天生就是移动的 ),而且目前微博也确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每天有近 70%的微博用户通过移动端登录。但是,微博是否能在移动互联网赢得进一步胜利,挡住微信的挑战,取决于微博背后的团队,毕竟,微博需要兼顾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这需要双重思维和执行力。而微信只需要一门心思花在移动互联网上。(当然,或许微信也有一定的顾忌:那就是对 QQ 的冲击。QQ 比微博受到微信的冲击或许更大。) 微信与微博的竞争引起热议,侧面反映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对 PC 互联网时代的冲击。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一大亮点 ;微博,也仍然是一颗明星 (如果说微博不再红火,不会是因为微信,而是用户需求 );微信与微博各有空间 ;微信公众平台,不失为微信的一个超出本身属性的大胆尝试,至于这个尝试是否成功,事实会告诉我们答案。(公众平台账号认证需要有 1000 个用户关注,最近不少账号在拉粉,他们能拉到足够多的用户吗 ?或许这一点可以部分告诉我们答案。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