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平台属性:社会化关系网与社会化信息网
微信是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关系是构建网络的纽带,社交属性;
微博是社会化信息网络,信息是构建网络的纽带,媒体属性。
②用户关系:对等双向与非对等多向度错落
微信是对等的双向关系,微博是非对等的多向度错落关系。微信上,用户之间是对话关系;微博上,用户之间是关注关系。微信普通用户之间,需要互加好友,这构成了对等关系。微信群是多对多,仍然是对等的。而微博普通用户之间则不需要互加好友,双方关系并非对等,而是多向度错落、- 对多。而微博群做不起来的原因,与微博用户关系属性有很大关系。
③信息内容:私密闭环交流与公开扩散传播
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而微博是开放的扩散传播。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私密,一个公开;个注重交流,一个注重传播。
④时间同步性:同时与差时
微信用户主要是双方同时在线聊天,某种程度而言,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移动 QQ 增强变异版。而微博则是差时浏览信息,用户各自发布自己的微博,粉丝查看信息并非同步,而是刷新查看所关注对象此前发布的信息。这种同时与差时也决定了微信与微博的功能与内容之差。
⑤延伸知识点:强关系和弱关系
微博:弱关系
微博以个体以网络社群为中心,彰显个性化,强调信息和思想的分享,提倡在网络社会里平等交往。并且,它以人为核心,其重要体现就是利用网络发掘大众的智慧; 同时,它改变了社会关系,使原有的未受重视的社会弱关系的作用得以突显。
用户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认识到它是缔结有价值的社会关系、大多数是弱关系的重要平台,并重视这样的弱关系,并且这种弱关系还建立起种新型的信任关系。
例如中国用户消费行为受社交网站友人推荐的影响很大,而且这种信任关系会产生“被信任的信息”。好友分享、商品评论等“被信任的信息”会对用户的购买心理和行为产生多重影响。
微信:强关系
微信对人际传播空间的建构,体现在微信营造了-种强关系主导的关系空间。这种强关系的主导趋势, 集中体现在微信用户对适合熟人交流的强关系功能模块的选择上。
中国社会是一个强关系社会,微信是一种对强关系主导的关系空间的回归 。智能终端与用户实现了人机空间移动的体化,微信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与对方交流信息和分享体验,信息传播的有效到达率和实时接收率大大提高。
微信相继推出“摇摇”” 漂流瓶"和“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试图将人际交流关系空间扩展到陌生人层面,以拓展关系链。但由于强关系链先入为主,弱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和不可靠性,弱关系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