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rop Journal | 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综述水稻低镉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2023/3/14 10:18:29 阅读:14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The Crop Journal ,作者编辑部
稻田镉污染会导致水稻籽粒镉含量超标,威胁稻米品质和食品安全。培育和推广低镉水稻品种是降低稻米镉超标风险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经过十余年的深入研究,人们对稻米镉积累的生理过程及分子机制有了初步了解,通过品种筛选、低镉QTL聚合、重要镉积累调控基因修饰等方式,筛选培育了一些低镉品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稻米镉积累易受种植环境影响,目前已鉴定的水稻低镉基因资源有限,已获得的低镉品种要么降镉能力有限,要么会影响其他必须矿质元素的摄入,低镉水稻选育还需进一步突破基因资源的瓶颈。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陈彩艳团队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oad toward Cd-safe rice: from mass selection to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and genetic manipulation”的综述论文,全面总结了水稻低镉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作者整合了本团队及国内外其它研究团队在水稻稻米镉积累分子遗传及低镉品种选育方向的研究结果,在稻米镉积累的生理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稻米镉积累的主要遗传特征、低镉品种选育及重要镉积累相关基因的遗传改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及展望。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深化低镉品种选育寻找关键着力点,突破现有低镉水稻品种选育的瓶颈,为下一阶段水稻低镉基因资源的发掘及低镉品种选育提供可行的研究方向。
作者和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孙亮为该文第一作者,陈彩艳研究员为通信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5490)和区域联合基金项目(U19A2026)资助。陈彩艳研究团队目前主要从事水稻镉积累及微量矿质营养的遗传调控与分子设计育种研究,结合正向遗传学、反向遗传学以及基因组学等方法分离克隆水稻镉积累及微量矿质营养调控相关基因,解析相关信号传递网络,鉴定优异等位变异,通过分子设计育种手段培育低镉、优质、高产水稻新种质。该团队已在PNAS、Plant Physiology、New Phytologist、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the Plant Journal、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