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并被选为封面论文
2023/3/13 14:30:10 阅读:158 发布者:
人类通过驯化广泛地塑造了我们周围的生物。尽管几千年来葡萄酒和鲜食葡萄在文化上一直很重要,但由于现代品种的采样不均匀,它们的起源一直难以确定。
2023年3月2日,云南农业大学陈玮、盛军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绍华共同通讯在Science 在线发表题为“Dual domestications and origin of traits in grapevine evolution”的封面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全球3525种栽培和野生葡萄品种来阐明葡萄的进化和驯化历史。在更新世,由于生境的持续破,恶劣的气候促使野生葡萄生态型的分离。然后,大约在11000年前,西亚和高加索地区同时发生了驯化,产生了食用和酿酒葡萄。
西亚的驯化品种随着早期农民分散到欧洲,与古老的西方野生生态类型相融合,随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沿着人类迁徙的轨迹多样化为麝香葡萄和独特的西方酿酒葡萄祖先。驯化性状的分析也揭示了对浆果适口性、雌雄同体性、麝香味和浆果颜色选择的新见解。这些数据证明了葡萄在欧亚大陆农业早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最后,iNature发现这是云南农业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在Science 发表研究成果。
栽培的葡萄 (Vitis vinifera ssp. vinifera , 简称为 V. vinifera ) 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凭借无与伦比的品种多样性,这种食物来源(食用葡萄和干葡萄)和酿酒原料(酿酒葡萄)成为欧亚主要文明文化身份的象征,导致了葡萄酿酒学、考古植物学和历史记录的深入研究,以揭示它的历史。早期的研究认为,V. vinifera 起源于其野生祖先Vitis vinifera ssp. sylvestris (以下简称V. sylvestris ) ~8000年前西亚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时期。
当期Science 封面图
近年来,各种遗传学研究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索,但对葡萄驯化的关键细节往往不一致。研究表明,在地中海西部、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存在驯化中心,这反过来又对过去单一驯化事件的流行概念提出了质疑。三种推断得出,V. vinifera 和V. sylvestris 之间的种群分裂时间在1.5万至40万年前,早于历史上对驯化时间的共识。由于在随后的几千年里,早期驯化的葡萄通过不明确的迁徙路线传播到欧亚大陆的其他地方,单一起源理论也混淆了食用葡萄和酿酒葡萄的起源顺序。一种观点提出了优先的葡萄酒模型,这两种类型在大约2500年前就开始分化。与当地的V. sylvestris 杂交在创造现存的欧洲酿酒葡萄中很常见,但这些渗透事件何时发生尚不清楚。
V. sylvestris 生态型的种群历史(图源自Science )
一些研究表明,在法国和伊比利亚最早种植欧洲酿酒葡萄的时间要晚于3000年前。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在以前的分析中对葡萄品种的采样不充分和遗传数据的分辨率有限造成的。因此,该研究报告了来自全球队列的基因组变异数据集,以系统地描绘葡萄遗传多样性的结构,探索V. vinifera 的起源,推断假定的传播历史,并研究关键的驯化性状和多样化特征。
葡萄进化历史示意图(图源自Science )
该研究通过全球3525种栽培和野生葡萄品种来阐明葡萄的进化和驯化历史。在更新世,由于生境的持续破,恶劣的气候促使野生葡萄生态型的分离。然后,大约在11000年前,西亚和高加索地区同时发生了驯化,产生了食用和酿酒葡萄。
西亚的驯化品种随着早期农民分散到欧洲,与古老的西方野生生态类型相融合,随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沿着人类迁徙的轨迹多样化为麝香葡萄和独特的西方酿酒葡萄祖先。驯化性状的分析也揭示了对浆果适口性、雌雄同体性、麝香味和浆果颜色选择的新见解。这些数据证明了葡萄在欧亚大陆农业早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参考消息: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d8655
转自:“iNature”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