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ACC最新研究丨首例股骨Biv-ICD植入行LBBAP治疗(JACC案例报道)

2023/3/8 11:37:34  阅读:141 发布者:

引言:有限的静脉通路和左心室外侧疤痕是传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障碍。JACC 2.28报道了一例无上肢通路患者经股骨入路行LBBAP治疗案例,该患者从股骨入路放置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同时使用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可使患者临床改善。

一例64 岁男性患者,有混合性心肌病、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和上下深静脉血栓形成,因进行性心力衰竭入院。

既往病史

由于双侧胸廓静脉(图 1)和下腔静脉(图 2A)完全闭塞,患者早期尝试从上、下放置双心室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BiV ICD) 失败。患者之前接受过左心室 (LV) 假性动脉瘤修补术,最近的左心导管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疾病稳定。此外,该患者被认为是完全心外膜起搏系统不佳的手术候选人,并且由于脆弱的临床状况而无法出院。患者还发生了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并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图 2B 2D), 随后植入无导线右心室 (RV) 起搏器(Micra AV,美敦力),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症状,需要静脉注射米力农。

1显示双侧闭塞的外周静脉造影合成图像

2经皮下腔静脉再通术

(A)造影显示下腔静脉完全闭塞。(B)阻塞处已用导线交叉处理。(C, D)静脉成形术成功。

鉴别诊断

据患者临床病史、表现和症状出现的时间,推断其心力衰竭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鉴别诊断包括缺血性心肌病、右室起搏引起的心室不同步、无导线永久起搏器引起的稳定房室不同步,以及由其他原因引起进展性的非缺血性心肌病。

检查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室射血分数 19%,伴有严重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CT显示部分修复和钙化的左室外侧假性动脉瘤,大小为6.0×2.3 cm(图 3)。患者肌酐水平增加到 3.1 mg/dL

3胸部CT显示左室心肌钙化

注意相关假性动脉瘤,大小为 6.0×2.3 cm(黄色箭头)。

治疗

患者被转诊使用左束支区起搏 (LBBAP) 植入股骨 BiV ICD。在全身麻醉下,腹股沟与脐部齐平。从腹股沟处建立右侧股总静脉通路,并放置 2 根导线(图 4A)。在腹股沟皱襞上方 1.5 cm 处做一个 4 cm 的水平切口,抓住导丝并从囊袋拉出(图 4B)。插入 9-F 护套,然后插入冠状动脉窦 (CS) 导管(Attain Command Extended Hook Extra Large,美敦力),该导管被引导至 RV(图 5A)。将 130° 内导管(Attain Select Ⅱ,美敦力)放置在希氏束前下方的外鞘内,并垂直于室间隔放置(图 5B5C)。插入起搏导线(3830 Select Secure74 cm,美敦力),为了获得更多可用导线长度,移除缝合套管,并切开内鞘近端 2 cm(图 4C4D )。将导线拧入RV隔膜,直到观察到固定搏动(图 5D 5G)。

单极QRS波群显示,V1导联qR波宽度为222msV6导联的LV激活时间为 105 ms(图 6)0.5 ms时的起搏阈值为0.75 V,感应为12 mV。在双极配置中,阳极捕获导致QRS间隔为 196 ms0.5 ms时阳极阈值为2.5 V0.4 ms 时阴极阈值为0.75 V。将护套分开(图 5H),并固定新的缝合套。第二个接入点是“双线圈”,并放置了CS插管导管(Worley JumboMerit Medical)。将双线圈ICD导线(6947 Quattro MRI65cmMedtronic)尽可能靠近心尖插入,并最终固定到中隔(图 5I),参数良好。将7-F护套放置在最后一根导线上,并将心房导线(5076 CapsureFix Novus MRI85 厘米,Medtronic)固定到右心耳,参数良好(图 5I)。在LBBAP和右心房导联上放置第二个锚定缝合套管,呈“U型环”配置(右心室导线没有足够的长度),并朝向囊袋,以提供进一步的稳定性(图7A)。

4经股骨手术步骤

(A)在腹股沟区行静脉穿刺,然后在上方1-2cm处切开。(B)抓住导线(黑色箭头)并穿过囊袋。(C)通过外冠状静脉窦和改良的内冠状静脉窦鞘进行导线测试。(D)右心室输送鞘被切开并移除。

5左束支区起搏从股骨接入点植入双心室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A)冠状窦外鞘被引导至右心室(B) RAO (C) LAO 透视角度显示冠状窦外鞘内部与隔膜垂直。(D G)将左束支区起搏导线拧入右室间隔。(H)取出内护套后,准备将外护套切开。(I)最终双心室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系统。AP=前后位;LAO =左前斜位;RAO=右前斜位。

6各种起搏配置的 12 导联心电图

(左)基线右心室起搏 (RVP)。(中)左束支区域起搏阈值测试,伴有阳极捕获(星号)丢失和QRS间期加宽。(右)LBBAP(提前40ms)和RVP融合产生QRS波。

7稳定导线和建立囊袋

(A)第二个缝合套管以“U型环”方式放置,以降低导线张力(黑色箭头)。请注意,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导线的长度不足以放置第二根缝线。(B)确定皮下平面(白色箭头),并且(C)放置发生器。不可吸收的缝合线(黑色箭头)将发生器固定在囊袋上。(D)发生器位于导线缝合套管之上。(E)囊袋用可吸收缝合线和医用粘合剂封闭。

建立皮下囊袋(图 7B),并将发生器置于缝合套管上方并用丝带固定(图 7CD)。冲洗囊袋,并在用2层可吸收缝合线和医用粘合剂(DERMABONDEthibond)闭合之前放置可吸收抗生素包膜(TYRXMedtronic)(图 7E)。开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图 6),收缩压立即升高20 mmHg,米力农在术后第3天用量减少,出院时患者肌酐水平从3.1 mg/dL改善至1.7 mg/dL

讨论

LBBAP是一种新兴的替代传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方法,据目前所知,这是首例采用股骨入路的病例。经股骨途径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先前已被描述,但由于手术和无导线的选择而很少使用。传统经冠状静脉窦(CS)途径植入左心室,由于在左心室外侧存在较大瘢痕,该策略不适合本例患者。

在先前的2组病例中,股骨入路导线移位风险较高。研究者在腹股沟皱褶上方使用“U 型环”锚定缝合线以防止移动。由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因此未测试除颤阈值,因此也是未知的。

随访

胸部、腹部和骨盆X线片显示该装置处于稳定位置(图8)。不幸的是,患者在手术后 3个月突然在家中死亡,没有可供审查的审讯或尸检报告。

8复合胸部、腹部和骨盆 X 光片显示最终导线和发生器位置

结论

对于没有上肢通道的患者,采用股骨BiV ICD植入和LBBAP导线放置是可行的。

本文链接: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as.2023.101748?_ga=2.237260806.78770965.1677466227-982544105.1675057736

转自:“医谱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