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校共立项研究生校级科研课题167项。即日起,科研处、研究生院陆续对立项课题的团队及课题主要内容进行推介,敬请关注。
大数据统计学院
主持人:万一博 指导教师:于桂海
团队成员
从左至右依次为:汤玲佩、徐熊飞、焦洋、李金峰
课题名称
复杂网络视角下中国省域创新发展综合评价及因素演变特征
课题基本思想
新发展理念提出后,各领域对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政策背景下,各地政府和企业开始整合全国创新资源,优化各地间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形成了全国各地间的创新关联。贵州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大数据与数字经济产业等高技术创新产业的推动,“新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更是赋予了贵州全新的战略定位。响应国家号召、合理调配资源以及发挥地区优势是贵州的创新发展之路。本课题基于当今创新发展的大环境,旨在构建全国创新关联网络,在复杂网络的视角下综合评价20年来我国各省与区域的创新发展状况,并探究影响我国创新能力演变的主要特征。研究成果将对国家、也对贵州未来的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经济学院
主持人:李鑫 指导教师:傅东平
团队成员
由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苏晓、郭杰丹、齐婉竹、杨祝三、吴世杰、刘妍利、张林
课题名称
“双碳”目标下贵安新区绿色金融创新推动产业低碳化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在“双碳”目标下,产业向低碳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贵安新区作为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各项政策的倾斜下,应通过自身的优势来积极促进头部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带动产业向低碳化转型。本课题以绿色金融如何推动贵安新区产业低碳化转型为研究对象,分析贵安新区绿色金融的现状,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对贵安新区产业低碳化转型的机制,让贵安新区通过绿色金融带动绿色技术创新,推动贵安新区产业向低碳化转型。通过研究贵安新区绿色金融创新改革对产业低碳化的路径及影响,在推动产业低碳化的机制上找到一条可复制的经验,积极引导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主持人:龙泽美 指导教师:赵普
团队成员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吴孝君、李玥、崔华清、伍云涛 、谢子豪、郄辉辉
课题名称
贵州生态脆弱型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对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具有带动作用。而贵州的生态脆弱地区因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壁垒,产业发展存在较强的外部约束,因此,为破解贵州生态脆弱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难题,探索贵州生态脆弱型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本课题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分析贵州生态脆弱型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以期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工商管理学院
主持人:张正音 指导教师:肖小虹
团队人员
彭金霞 朱玉绮
课题名称
代际传承家族企业战略变革中的制度复杂性响应机制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在中国家族企业第一次全面进入代际传承高峰期的现实背景下,本课题将制度复杂性理论纳入企业战略领域,结合中国家族企业实践,深入剖析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不同阶段的异质性内外部情境,及其面临的多元制度逻辑冲突所引致的制度复杂性问题。同时通过对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分析,厘清传承期企业战略变革的复杂前因、变革方式以及经济后果之间的关系,揭示中国家族企业在代际传承期实施战略变革的实际情况,并从总体上回答战略变革在不同维度与层次上的发起,对于中国家族企业存续与发展究竟是引擎还是障碍的问题。
会计学院
主持人:黄俊杰 指导教师:杜剑
团队成员
由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杨少明、莫星兴、曲保、谭琳琼 、章晓怡、赵文韬、杨锃茳
课题名称
共同机构所有权与企业股利政策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本课题拟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共同机构所有权研究现状,从协同治理和合谋舞弊两个不同角度来探究共同机构所有权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作用。从机构投资者所具有的信息优势、监督效率来研究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协调治理作用机制;从个人私利、注重短期利润来研究共同机构所有权的合谋舞弊作用机制,从这两个方面来理清共同机构所以权对股利政策的影响机制,为上市公司共同机构所以所有权影响研究做出进一步拓展。
公共管理学院
主持人:柯梦雪 指导教师:冯应斌
团队成员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杨溪源、吴爽、李静静、陈中越、孔淼、李兰欣
课题名称
山区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调控策略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耕地“非粮化”问题不仅事关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还会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本课题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双安全”的视角探讨山区耕地“非粮化”演变过程、机制及其调控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课题遵循耕地非粮化“诊断界定-特征解析—影响识别—机理分析—优化防控”的研究思路,立足当前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凸显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识别山区耕地“非粮化”演变特征,提出破解山区耕地“非粮化”问题的调控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丰富和拓展山区耕地“非粮化”的研究脉络,可为我国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政策、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主持人:吴灿 指导教师:魏媛
团队成员
由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王璨、杨力瑾、李连英、周奕、陶明亮、赵永顺、黄曜
课题名称
贵州生态农产品价值核算及其绩效评价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本课题运用3S空间技术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生态农产品总值核算及其绩效考核进行研究。通过对生态农产品、生态农产品价值内涵的梳理与明确,以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分析贵州生态农产品现状,确定生态农产品价值核算的范畴,结合现有的GEP核算体系,构建具有贵州地区特点的生态农产品价值核算指标体系,并测算评估贵州省生态农产品价值。根据核算结果,结合贵州实际,探索提出一套适用于贵州生态农产品价值的绩效考核方案和标准,以期构建符合贵州实际的生态农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探索提出将生态农产品总值指标纳入相关绩效考核体系的对策建议。
信息学院
主持人:谢承志 指导教师:邓明森
团队成员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雷蓉、张德政、唐伟 赵潇萌、谢莎莎、刘斌洁
课题名称
信息熵一阶梯度元学习图像分类算法的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本课题针对元学习存在的两个问题(1.特征提取网络泛化性弱,无法提取足够的高质量特征;2.在单一任务上过度学习)提出解决方案。首先结合元学习的训练特点,对每个卷积块进行加深,同时为避免加深卷积块带来的参数剧增,使用分组卷积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策略减轻参数量的增加,防止模型收敛困难,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性能;其次将信息熵任务无关正则项与一阶元学习算法Reptile相结合,防止元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在单一任务上过度学习导致的在部分任务上表现优异而在部分任务上表现欠佳的情况。
数学与统计学院
主持人:潘柏蓉 指导教师:张千宏
团队人员
金飞 李森林
课题名称
模糊不确定环境下离散系统解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课题基本思想
差分方程系统是描述现实世界中随离散时间演化规律的有力建模工具,但是在运用差分方程进行建模时,不能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不确定影响因素,研究效果有所欠缺,而模糊差分方程是将模糊数学理论与差分方程相结合,在模糊集上考虑差分方程,成功弥补了差分方程的这一不足。本课题研究一类模糊有理差分方程,利用Zadeh扩展原则或广义除法(g-除法),讨论了一类高阶差分方程其正解的存在性、有界性、收敛性和稳定性等问题。最后应用MATLAB 2016软件对数据进行仿真,数据结果不仅显示了模糊系统的动态行为,也验证了结论的有效性。
文学院
主持人:崔灵智 指导教师:邓立
团队成员
由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为:马洪艺、康雯沁、郭海燕、朱怡雯、徐微、侯艳瑞、赵艳聪
课题名称
王阳明的“诗教”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王阳明的“诗教”思想是在继承传统“诗教”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诗为教”。王阳明认为“诗”要传情、“诗”要禁私欲、“诗”要养德,要培养君子的德性,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和谐观,培养青少年的君子人格,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课题拟从王阳明的诗歌出发,对王阳明“寓教于诗”的诗教思想及当代价值进行有益的探索,既是对王阳明教育思想实践路径的一个补充,也有利于促进阳明诗歌及教育思想的跨时代发展。
法学院
主持人:万秋伶 指导教师:陈玉梅
团队成员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孙伟乐、余淼、周睿琪、王韦靖、陈诗涵
课题名称
算法的法律规制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本课题拟通过对算法的可解释性和算法解释权进行研究,复盘算法的运行过程,找出构成算法规制困境具体原因,最后通过规则构建完成法律问责。首先,通过研究算法应用的主要场景情况及其引发的问题,明确算法难以被规制的特殊性质,分析传统规制路径对于算法的规制困境。其次,通过算法应用产生的社会风险、个人影响两个侧面阐述算法应用可能导致的问题,探究法律对于算法进行规制的理论基础。再次,分析我国对算法的规制条文及不足,从梳理域外经验出发,总结归纳欧盟和美国的相关路径,与我国现有法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启示。最后通过规则构建解决算法应用之前的审查监督、算法应用过程当中的法律保障及算法应用之后如何问责的问题。
外语学院
主持人:倪晓迪 指导教师:唐丽君
团队成员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钱婷婷、孙欢、孙嘉悦、王桃、周琪、严婷婷
课题名称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贵州自然风景区外宣英译现状调查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本课题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逻辑路线进行构思,主要采用功能目的论作为理论基础,把贵州自然风景区外宣语料作为分析文本。首先,通过实地调研等收集梵净山、黄果树、荔波小七孔等贵州自然风景区的外宣视频、风景区简介及旅游公示牌等资料,调查贵州自然风景区外宣英译现状。然后,对比分析汉英语言的差别以及中英旅游语料的差别,分析其中各种翻译失误。最后,从目的论视角探讨贵州自然风景区外宣的翻译方法,尝试从忠实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出发,解决贵州自然风景区外宣英译中碰到的有关问题,以期在新冠疫情政策优化调整的背景下为贵州自然观光产业的复苏提出对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主持人:冯天浩 指导教师:唐昌维
团队成员
从上到下,从左至右依次为:金永泰、贺诗琪、涂金芹、胡春香、王宏迷、董平贞
课题名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生成逻辑、运行机制及实践向度
课题基本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进程、秉承历史主动精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伴随着数字化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信息技术驱动乡村内生循环发展,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有助于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困局,重塑乡村共同体样态。本课题提出,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内生逻辑是基于多重理论建构、历史变迁、现实检验的系统构造,赋予了国家意志和人民选择。在制度嵌入、数字赋能、空间再造的机制加持下,推动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运作空间环境。推进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需要秉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原则,重塑治理理念、优化治理工具、锚定目标效能,增进人民福祉,构建乡村治理新样态,顺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术立校”办公室
转自:“贵财学术之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