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 |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力教授团队关于时间偏好与契约农户违约决策的研究
2023/3/6 15:39:45 阅读:174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农业科学微平台 ,作者侯晶 等
“龙头企业+农户”契约农业模式在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降低农户市场风险、促进农户增收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农户违约现象被视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契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农户具有短视或不耐心的时间偏好特征,且这种特征会对农户在采纳新技术和新项目、设备或结构投资、农场轮作和投入品的选择等涉及短期和长期成本收益等跨期决策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家禽契约养殖户违约引致的收益和成本之间存在时间间隔,个体如何权衡当前和未来的回报对理解违约至关重要。
近期,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力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农业科学学报》(英文),JIA) 2023年2期正式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time preferences in contract breach: Evidence from Chinese poultry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contract farming”的研究,全面分析了时间偏好对契约农户违约决策的影响。
本文旨在从时间偏好视角考察契约农户的违约决策,数据来源于对中国江苏省家禽养殖户的一项家庭调查和经济学实验。本研究应用贴现效用模型和最大似然技术估计农户的时间偏好,并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检验农户的时间偏好对其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违约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样本中的家禽养殖户普遍存在短视认知偏差现象,对未来的效用缺乏耐心;短视程度越高的农户其违约概率越大,且时间偏好在生产阶段比在销售阶段发挥更大的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专用性投资和交易成本仅对耐心程度相对较高的农户的违约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与大规模农户相比,时间偏好对小规模农户的违约决策的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对契约稳定性政策以及将行为偏好与农业决策相联系的文献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力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侯晶博士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03082;71573130)等项目的资助。
点击链接查看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jia.2012.013
Cite the article:
HOU Jing, ZHOU Li, Jennifer IFFT, YING Rui-yao. 2023. The role of time preferences in contract breach: Evidence from Chinese poultry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contract farm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2(2): 623-641.
专家/研究团队简介
周力,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美国康奈尔大学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访问学者,南京大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资源环境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当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现代农业(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在《经济研究》、《China Economic Review》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编著6部,出版教材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等。
团队研究方向:聚焦于农村发展与农业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致力于推动绿色农业发展领域研究的创新、共享与互动。
转自:“三农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