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时隔50天!C9,再发Nature!

2023/3/6 10:43:03  阅读:170 发布者:

来源 | 浙江大学

北京时间2023223日,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谷保静团队等与国内外合作者通过研究,用一组组数据科学量化了老龄化的影响,首次阐明了农村老龄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路径,并给出了应对方案。相关成果以“Ageing threatens sustainability of smallholder farming in China”为题发表在Nature上。

论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公管学院/环资学院博士生任琛琛,共同一作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周欣悦,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谷保静。论文合作者还有浙江大学环资学院的徐建明教授,以及英国生态水文中心的Stefan Reis教授等。

据悉,这是继202315日在《自然》发表文章后,谷保静团队再次登上《自然》。

课题组利用浙江大学的中国家庭大数据库中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约15000个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究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可持续进程的关系。

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大约有6000万亩耕地弃耕与农村人口老龄化有关,使全国平均农地规模减少约4%,对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

2019年中国各省农村老龄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同时,农村老龄化与农地规模的变化使农业机械投入减少6%,化肥和有机肥投入分别减少2%64%;单位面积的农业产出和劳动生产率分别降低5%4%;农民从农业部门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减少15%。但另一方面,化肥投入的减少并没有减少化肥流失,农村老龄化导致与化肥流失相关的环境污染效应增加3%

也就是说,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会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对不同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了对比。

相对于传统的小农耕作,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场与工业化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受老龄化困扰较少。农场里的年轻人多,他们的文化水平也更高,且平均农地规模明显更大。这表明新型经营主体会吸引拥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年轻农民来经营大规模农业。

2019年传统小农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对比

同时,在2019年,新型经营主体的总投入、化肥和机械投入分别比传统农业高41%113%68%。种种因素的叠加,显著提升了农场管理水平——与传统小农相比,其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24%,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9%

于是,团队又设计模型进行模拟计算。他们发现,如果未来中国能鼓励传统小农持续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型,农业投入、农地规模和农民收入将在2100年分别比2020年增长约14%20%26%,还能减少4%的化肥流失。

由此课题组认为,推广新型经营主体可以扭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可持续发展方面优化。

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大大推动了对农村人口变化和农业发展关系的科学理解,阐明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应对农村老龄化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此外,这项工作还对实现“无贫困”和“零饥饿”等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对中国以及全球其他面临相似问题的国家和地区。

转自:“学术资源大全”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