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行“末位淘汰”制!一地明确
2023/3/6 9:35:06 阅读:183 发布者:
一地明确:要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近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教育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方案明确规定:要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方案提出:对教师在综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实行“首次取消目标绩效、再次调离转岗、三次落聘退出”的机制。
多地曾发文,实行教师退出机制
实际上,宁夏从2011年就建立了“教师退出机制”:“从2011年起,针对历史遗留的民办转公办教师数量多、年龄偏大、长期生病等突出问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教师退出机制,对符合条件、自愿申请的教师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三年时间共有6155名教师退出教学岗位,腾出的编制全部用于补充青年教师。”但这个政策从2011年实行到2013年,实行3年后取消。
2022年11月,宁波市教育局官网发布关于征求《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称,拟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
接着,山东平阴县也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
同年,北京印发《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其中提出,要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的,依法依规依程序撤销教师资格、清理退出教师队伍。
2023年以来,北京、广州、济南、大连多地发布了义务教育学位预警。
教师退出机制,才刚开始
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同比去年减少106万人,出生人口处于低值且在持续减少。
有专家团队用模型预测了2020~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人口变动,发现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数先短期缓慢上升,在2024年达到峰值约1.46亿,随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至2035年,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规模将比2020年的1.4亿减少约3000万。
该团队做预测时使用的总和生育率数字是1.5,但2021年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15,现实可能更不乐观。
生源数量减少,义务教学阶段学首先受到冲击,一批学校即将被关停或合并,中小学教师将最先面临“裁员”风波。
教师退出机制波及高校
大学老师,可能面临失业
人口结构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到高等教育,未来中国的大学办学的整体规模将会缩小。顶端的教育资源依然是稀缺资源,未来,985头部高校仍会处于优势地位,但“双一流”建设高校之间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对于博士来说,高校的招聘门槛会整体提升,随着高校之间的竞争加剧,大学老师可能成为最“卷”的职业,而且面临着生存危机。
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以公立大学为主体,未来,一些实力较弱的民办高校,可能会是被淘汰的第一批“高校”,部分办学质量不高、又没有特色的公办学校也可能会面临关停或者被迫合并的局面。
那些在被淘汰的高校任教的大学老师,或将面临“生存危机”。选择去民办高校的博士可能会因为学校被关停面临失业,在公办高校的博士们,也可能会因为学校办学质量较差随着学校一起被“优化”。
随着高校规模的萎缩,未来高校的招聘门槛和考核要求将会变得越来越高。博士想进高校,除了需要考虑下学校的未来发展外,还需尽早。
▷来源:青塔人才(公众号:cingta-job)
转自:“学术志”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