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定量方法入门(2):降维分析和效应分析

2023/3/1 15:06:22  阅读:144 发布者:

本文根据徐老师的讲座视频整理而成,文稿未经专家本人审阅。

作者简介:

徐老师,管理学博士,毕业于韩国檀国大学,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2区论文10余篇,1篇发表于影响因子大于10SCI期刊,并担任50余本SCISSCI期刊的匿名审稿人,擅长StataSPSSAmos等计量软件的使用。

之前我们介绍了定量研究的两种方法,即组间分析和影响分析(参见《定量方法入门(1):组间分析和影响分析》)。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定量研究的另外两种方法——降维分析和效应分析。

一、降维分析

(一)因子分析

降维分析里面我们最常用的是因子分析。在知网上我们会搜到很多文章,题目是“基于因子分析的XX研究”。这类文章就采用了降维分析。因子分析的作用就是构建一个指标体系,通过SPSS软件来实现我们的降维。之前我们讲了线性回归、T检验,以及三组以上的差异性分析,都可以通过SPSS来实现。也就是说我们掌握了SPSS之后,就会发现它的功能非常多。

具体来说,如果我们的论文里面牵扯到组与组之间的检测的话,毫无疑问,我们可以去做一个组间分析。至于降维分析,比方说我们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话,就需要构建一套指标体系。如果用单一指标,比如用GDP来衡量的话,那肯定是不全面的。所以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话,就得通过因子分析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衡量。比方说研究语言学的老师可能更关注跨文化能力,研究跨文化能力的话,肯定也不能用单一的指标来衡量。再比如,有的老师可能更关注英语运用能力,英语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因此我们就不能只拿一种能力去衡量某个人的英语运用水平。这时候,我们就得构建一系列指标体系,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综合地衡量某个人的英语熟练度,以及英语运用能力。

(二)聚类分析

降维分析里面还有一种方法,叫聚类分析。所谓的聚类分析,就是按照一定的指标,把样本分成几类。比方说按照GDP或者经济发展水平,把全国所有的城市分成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四线城市等,这就实现了降维分析。通过这种降维之后,我们可以再针对一线城市的特点、二线城市的特点等,进行进一步分析。分析完之后,可以看一下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相比,哪些指标好一些。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基本上类似于样本的特征性描述。我们的目的,其实就是想把全国所有的城市划分成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等。通过聚类分析,全国所有城市一下就从几千个变成了五类指标。

二、效应分析

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如果我们单纯研究Y=X1X2X3,也即探究哪些变量会产生正向影响,哪些变量会产生负向影响,这种论文被认为是最简单的东西,基本上是发表不了高水平期刊的。如果想发表SSCI的话,我们就需要试着去做一些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这两种效应通过SPSS也能实现,或者我们可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Amos等来实现。

目前来讲,国内经济学和管理学期刊对中介效应的批判还是蛮大的。比如,我们运用YXYMMX三个模型探究中介效应,在国内经济学期刊里面就会产生很大争议。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老师可以看一下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上的《因果推断经验研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就对传统的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一些批判,作者江艇认为传统的中介效应模型可能有点儿问题。在国内发C刊,审稿人如果是江艇老师的话,可能就会针对我们的中介效应进行一定的批判,比方说他可能认为我们检测的不合理等,因为现在国内认为该模型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发表国外的SSCI期刊还是可以的。也就是说,目前来讲国外对中介效应还是比较认可的。就2023年来看的话,我们如果运用传统的中介效应去发表国外期刊还是可以的。当然了,再过几年,这三个方程能不能被国外期刊接受,可能就说不准了。但是目前来看,除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其他学科的老师,基本上还可以继续研究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

转自:“科研写作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