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价值与发展历程
2023/3/1 15:02:16 阅读:110 发布者:
作者简介:
孔明安,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共中央编译局编审、《哲学动态》编辑部副主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执行主编。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访问学者。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3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前主要社会思潮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其批判研究”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首席专家。
本节,我结合自身的研究经验,就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相关前沿问题与大家展开分享。
一、重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价值
国内现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大家好像都觉得所谓国外马克思主义就是国外的、西方的。包括有些学校以及杂志,甚至就不发这一领域的文章。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一方面,国内有些学者硬要给中央政治局讲课,其中就包括讲西方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内容。我们的总书记曾举办过两次关于国外马克思主义或者世界社会主义的讲座。后来,我看总书记发表了一篇讲话,其中提到,他年轻的时候看过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要购买的资料,包括与马克思相关的内容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是他也提到,其中的有些观点我们可以不同意。举上述这些例子的目的,就是明确我们应当了解这个学科,连最高领导人都不排斥,我们又怕什么呢?另一方面,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一学科实际上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然而,尽管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当然是基础,但在这个学科内部所存在的争论还是非常激烈的,说白了,就是观点不一样。比如,我们一般认为,“马学科”和思政好像与实证没什么关系。但我经常跟我的学生反复强调,它们跟实证才是有关的。这是因为,实际上它构成了实证研究中所需要的比较资料、渠道、信息以及角度等等。但是,我们距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存在一定距离,因为毕竟它主要是国外的理论。这当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多加赘述。
二、国外马克思主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
国外马克思主义作为前沿动态,我们实际上还需要了解它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发展历程,下面我们简单来看一下。首先,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国外马克思主义在80年代的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另一方面则是国内的哲学。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与我国政治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伴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学界也开始了针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其中最早的一本书(《西方马克思主义》)是1981年出版的,作者是徐崇温,也是一位元老级的学者了。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80年代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主体性问题等方面,也是跟国外马克思主义有关系的。这也说明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了解它。这是因为,关于国内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和政治经济哲学问题,实际上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中都有反映。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国内改革开放的大形势所致,另一方面就是对西方哲学的研究。
再次,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是通过卢卡奇、葛兰西等人引介而来的,并对国内的马克主义原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原本主要是用苏联的教科书。大家知道,苏联教科书基本上都是斯大林的东西,所以卢卡奇、葛兰西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引入国内后,造成的影响就非常大。而且国际马克思的研究主要是反对斯大林和第二国际的,还有少部分的反对列宁。我们知道,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当然也包括对列宁的研究。但实际上,现在在俄罗斯,普京是坚决反对列宁的,他把列宁视为叛徒。当然,他是从俄罗斯的立场出发才去这么做的(因为列宁将乌克兰给划了出去),我们的视角当然跟他不同。关于这个问题大家多看一点历史就知道了。
转自:“科研写作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