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基本概念
概念:门限回归模型(Threshold Regressive Model)简称TR模型或TRM),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门限变量的控制作用,当给出预报因子资料后,首先根据门限变量的门限阙值的判别控制作用,以决定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预报方程,从而试图解释各种类似于跳跃和突变的现象。其实质上是把预报问题按状态空间的取值进行分类,用分段的线性回归模式来描述总体非线性预报问题。
02 发展历史
1.门限回归模型的诞生
汉森(Bruce E. Hansen)在门限回归模型上做出了很多贡献。他于1996年在《Econometrica》上发表文章《Inference when a nuisance parameter is not identified under the null hypothesis》,提出了时间序列门限自回归模型(TAR)的估计和检验。
2.门限回归模型的发展
发展阶段:
之后,汉森在门限模型上连续追踪,发表了几篇经典文章,尤其是1999年的《Threshold effects in non-dynamic panels: Estimation, testing and inference》,他首次介绍了具有个体效应的面板门限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残差平方和最小化为条件确定门限值,并检验门限值的显著性,克服了主观设定结构突变点的偏误。
03 操作步骤
1.读取数据,计算预报对象与预报因子之间的互相关系数矩阵。
2.对相关系数进行排序,相关系数最大的因子作为门限元。
3.根据选取的门限元因子对数据进行重新排序。
4.将排序后的序列按照门限元分割序列为两段,第一分割第一段1个数据,第二段n-1(n为样本容量)个数据;第二次分割第一段2个数据,第二段n-2个数据,一次类推,分别计算出分割后的F统计量并选出最大统计量对应的门限元的分割点作为门限值。
5.以门限值为分割点将数据序列分割为两段,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再代入预报因子分别计算两段的预测值。
6.将预测值和实际值按照年份序号从新排序,恢复其顺序,并做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图。
04 范文推荐
1.《大数据环境下在线学习绩效的监测预警模型构建与应用——基于非线性门限回归模型》,孙皓、宋平平,《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08-26。
2.《民众创业对农村多维贫困的非线性动态影响——基于动态门限回归模型》,平卫英、宗潇泳,《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11-25。
3.《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结构红利假说”的非线性检验——基于28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门限回归分析》,曾起艳、曾寅初、王振华,《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8-13。
4.《中国A股与B股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DCC-MGARCH-VAR与门限回归模型的视角》,邝明源、李本钊,《调研世界》,2018-02-15。
5.《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强度——基于固定效应门限回归模型的再检验》,吴文洁、王晓娟、何艳桃,《工业技术经济》,2017-12-10。
6.《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对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钟成林、胡雪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02-15。
7.《监管压力、资本调整与风险承担——基于寿险业联立门限回归模型的研究》,王丽珍,《经济管理》,2015-10-15。
8.《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工业集聚的非线性效应——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分析》,晏艳阳、谢亚运、莫莉,《湖湘论坛》,2015-05-01。
9.《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货币替代的影响——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研究》,贺晓波、郝颖,《管理现代化》,2015-04-02。
10.《服务业集聚、对外开放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我国231个城市的门限回归模型检验》,纪玉俊、张鹏、周璐,《产经评论》,2015-01-15。
11.《短视、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封福育,《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07-15。
12.《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王燕、徐妍,《财经研究》,2012-03-03。
13.《意外险的需求模式、感觉阈限与通货膨胀率——基于三区制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黄荣哲、农丽娜,《财经研究》,2011-09-03。
14.《我国通货膨胀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基于门限回归模型的分析》,黄智淋、赖小琼,《经济学动态》,2011-01-18。
15.《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物价影响的门限回归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分行业研究》,姜昱、廖俊、杨胜刚,《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5-10。
作者:阿依慕
转自:“科研写作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