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四川农大等单位联合揭示小麦远缘杂交种质创新“新工具”基因phKL的作用规律

2023/2/28 14:12:42  阅读:145 发布者:

以下文章来源于The Crop Journal ,作者编辑部

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新利用是作物遗传改良的基础。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普通小麦拥有最多的近缘属种。这些近缘属种是培育突破性小麦新种质和品种的重要基因资源。然而,由于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和控制小麦染色体配对重组的Ph基因系统的影响,普通小麦染色体与近缘属种染色体(两者间互为部分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常不能自由地配对重组,阻碍了外源优良基因向小麦的遗传转移和育种利用。操控小麦Ph基因是打破这一屏障的重要方法。小麦Ph基因系统既包含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的基因,也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的基因。过去几十年,失活强效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的Ph1基因(位于5BL染色体臂;ph1bph1c5B缺体等),几乎是唯一可用于诱导部分同源重组来创制小麦-外源、小麦-小麦易位的工具基因。虽然以ph1b为代表的Ph1基因缺失突变体在诱导小麦-外源和小麦-小麦易位中的频率高,但过强的诱导效应也导致大量的非目标部分同源重组,引起目标易位系的细胞学不稳定,进而育性降低和生长发育畸形等,影响育种利用效率。改良和开发新的诱导部分同源配对重组基因,是提高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效率的重要途径。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联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KL system in wheat permits homoeologous crossing over between closely related chromosomes”的研究论文,作者证实了四川地方品种开县罗汉麦(简称KL)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基因phKL可在六倍体背景下诱导小麦-外源部分同源染色体重组形成易位,并分析了phKL在单倍体和六倍体背景下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规律,为小麦远缘杂交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

研究者比较了KL单倍体和中国春(CS)单倍体的染色体配对规律(图1),发现KL单倍体的部分同源染色体水平显著高于中国春(CS)。亲缘关系更近的A-D基因组间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频率显著高于B-DA-B基因组,表明phKL基因的诱导效应对目标染色体间的亲缘关系敏感。phKL的作用受到高温和施加高浓度镁离子的影响。高温下,phKL诱导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水平下降。而施加高浓度的镁离子时,配对水平无明显变化,但配对发生的位置向染色体臂的中部偏移,可能对改良重组发生位置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研究者构建了3个应用phKL基因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重组的六倍体群体(图2),目标部分同源染色体对分别是小麦-易变山羊草2Sv-2B2Sv-2D,以及小麦-黑麦2RL-2BL。通过转录组数据开发的KASP标记、FISH标记、C带标记和小麦55K SNP芯片分析等方法筛选重组染色体(图3),发现phKL诱导2Sv-2B2Sv-2D2RL-2BL染色体重组的频率分别为1.68%0.17%0。该结果首次证明,phKL能够作为新的染色体工程育种工具基因,在普通小麦背景下诱导小麦-外源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重组形成易位。同时,与单倍体结果类似,phKL在六倍体小麦背景中的诱导能力也与目标染色体间的亲缘关系有关。亲缘关系越近,诱导重组的频率越高。进一步分析了2Sv-2B易位系群体的重组物理位置,发现约92%的重组发生在2B染色体端部约30%的物理区间内(图4)。2RL染色体臂在减数分裂中极少与小麦染色体配对(图5),解释了没有获得2RL-2BL易位染色体的原因。同时,研究者在讨论中比较了ph1bphKL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重组的特征,以及在染色体工程应用中的优缺点,提出在具体应用Ph基因的染色体工程操作或育种时,要根据目标染色体间的亲缘关系和实验目的进行合理选择。相比于ph1bphKL基因可能更适宜亲缘关系较近的染色体操作。

作者和基金项目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范超兰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后)为该文第一作者,四川农业大学郝明副教授、刘登才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Adam J. Lukaszewski教授为共同通信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8843160130032172020)、美国农业部USDA-NIFA项目(#CA-R-BPS-5411-H)、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NSFSC16962019YJ0415)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2000)资助。

本文转载自The Crop Journal

转自:“植物生物技术Pbj”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