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hatGPT引发舆论风暴。2月10日,比尔·盖茨 (Bill Gate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hatGPT像互联网的发明一样重要。此前,马斯克(Elon Musk)也称:“ChatGPT好的吓人,我们离危险的强大人工智能不远了。”
为什么教育人要了解ChatGPT,它到底是什么?它将对我们的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来应对?希望这篇文章能引发你的思考。
ChatGPT超乎想象的三项能力
ChatGPT,是2022年底由美国OpenAI公司推出的一款聊天机器人工具。它经过底层逻辑设定和机器学习训练,拥有了几乎人类所有知识的总和,而且具备三项超乎想象的能力——数字内容孪生能力,构建现实世界-虚拟世界映射;数字编辑能力,打通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交互通道;数字创作能力,从数据理解走向数据创作。
与以往的分析式人工智能(利用机器学习急速学习数据分布,实现分类、预测等任务)相比,ChatGPT实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习归纳数据分布的基础上同时学习数据产生的模式,用自编码器创造数据中不存在的新样本。
全球用户正在乐此不疲展开的,就是用语音和它聊天,讨论从学术到娱乐的各种问题;或者在页面中直接打字,输入想让AI帮忙完成的作业或者烧脑的任务,请它帮自己写代码、写情书、写文章、做题、写文案、翻译…… 如果进行一场考试,在某些领域,ChatGPT相当于211高校中等偏上的本科生水平。一场新的职业颠覆与学习革命,一夜之间悄然到来。
以下是人与ChatGPT关于其“能不能取代教师”的对话:
关于能不能让ChatGPT写作业,它这样说:
让它写一首关于“西湖”的诗,结果是:
还有人让它写各种大纲,比如中国在芯片产业技术升级的策略分析大纲:
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发全球关注,两个多月就达到上亿用户,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ChatGPT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
无论教育者做出什么反应,教育与AI的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了。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教师,借助新的技术,提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历史使命。ChatGPT在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呢?
1.设计课程
ChatGPT可以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创意思路,协助检索和整理文献资料,生成完整的课程材料,如教学大纲、课程计划和阅读材料。
例如,输入“请为二年级的孩子设计一个探究性课程,主题是《蟋蟀的叫声》”,很快,AI给出了如下结果。随后,我们提出更详细的设计需求:“在暑假进行,为期十天,课程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博物学相关的知识、测量统计技能等,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且需要列明时间规划、需要准备的物料、背景资料。”很快,ChatGPT输出了一份详细的课程报告(见下图)。
2.协助备课
除了课程设计,ChatGPT还能够参与到教研备课中,给老师一个起步的计划,提供通识性和常态化的内容,帮助教师节省初始头脑风暴时间。当然,这样的计划往往就像一张简单的食谱设计指南,作为一名厨师,可以根据这个食谱提供的思路,设计出实际的食谱。
具体而言,在备课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知识搜索:通过问答的方式,快速搜索到相关的知识点。只需要向AI提出问题,例如“用八年级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解释多普勒效应”、“说服我禁止动物试验”,ChatGPT就会快速生成一套方案。
生成教学内容:通过给ChatGPT一些指令,让其自动生成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备课效率。
进行课堂模拟:通过跟ChatGPT进行模拟对话,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并做好课堂准备。
进行语言翻译:如果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使用其他语言,可以利用ChatGPT进行翻译。
3.课堂助教
ChatGPT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实时分享的平台,实时回答问题,为课堂活动提供想法、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丰富性,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内容和概念,成为教师的人工智能助教、课后导师或辩论陪练。
4.作业测评
ChatGPT还可以参与到学生评估,生成作业测验和考试,帮助教师评估学生,观察学习进度。
5.辅助学习
ChaGPT能够提供丰富的解释、方法、资讯、思路,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富有创意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很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了解自己的学习差距和需求,激励学习和提升自我,这来源于它的以下功能。
观点提取。它能够快速生成学习材料,如摘要、抽认卡和测验,帮助学生复习和学习课程材料。学生可以要求ChatGPT对教科书中的某一章进行阅读,生成一个简明易懂的总结。ChatGPT还可以帮助学生对任务进行分块,将庞大的任务分解成较小的、可实现的部分,培养学生完成任务的自主感和信心。
内容翻译。ChatGPT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自由翻译,使学生更易理解。学生也可以向ChatGPT寻求学习各种语言的帮助,获得该语言的资源,如词汇表、对话练习和语法课程。而且,当我们学到一个新词,还可以问问 AI 如何用这个词造句。
专属指导。Chatgpt技术能够实现教学资源、资讯的多样化,通过提供解释、分布指示和额外资源,来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这对那些在某一科目或概念上有困难,需要获得额外支持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力。
项目研究。ChatGPT还可以在中小学的研究性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问题导向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等研究性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一个正在写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的学生,可以向ChatGPT询问相关的资讯,并收到一份资料清单。
6.事务帮手
ChatGPT能够轻松完成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定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等工作,自然也可以通过产生想法、改进建议和对书面工作的反馈,来协助师生进行日常的活动策划。
比如,自动生成各类工作总结,周报、月报,减轻常态化事务的内耗。
AI不可怕,教育的重心是“育人”
ChatGPT给我们描绘了人工智能影响教育的冰山一角,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又将如何应对这一科技浪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张进宝认为,教育工作者没有必要过分担心AI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他表示,“人才的多元性与核心竞争力,不仅仅体现在能否写出好文章、提出相对正确的解决问题思路,最关键的还是解决真问题的能力。ChatGPT等AI系统可以节省我们探索问题所需基本信息的过程,但不能代替我们验证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而且,在ChatGPT出现之前,大量的AI类软件已经在工作效率、准确性与智能性等方面表现出了优势,人机协作的思想早已成为教育技术界的共识。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表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未来大部分简单的知识性教学将会由人工智能承担,教师的重心将放在‘育人’上。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实现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化、精准化教育。”
上海奉贤区世外教育附属临港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杨梅艳表示,“事实上,如果学生只是想完成作业,用国内现有的搜索引擎或者搜题APP就能实现。”杨梅艳说,从学习的角度讲,目前ChatGPT的文采不能帮学生提升写作能力,“ChatGPT写的作文更类似‘答题模板’,如果学生用了,老师很容易就能诊断出来:一是会出现大量雷同回答,特别是行文的风格一致;二是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过于‘完美’。”
但杨梅艳认为,ChatGPT仍旧会给教育带来影响,“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回答所有的问题,那一定是我们问错了所有的问题。”她表示,“好老师,才能问出好问题。老师自己在把人往工具的角度培养而不自知,才是值得警惕的。”
新技术的出现,对教育有冲击也有启发,学生不用ChatGPT,一样会作弊,而工具本身没有对错,怎么使用工具才有对错。AI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用它的人,所以更需要教育。
教育改革急需在三方面调整
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对人学习最基本的几个概念进行以下阐释。
首先是学习的目的:从个人而言,教育是为了个人的生存、幸福和发展,从人类角度而言,教育是为了人类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是理解学习的本质:学习从生理学本质上看是塑造每个人大脑神经元的连接,这些连接代表了我们每个人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代表了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学习从社会学角度看,其本质同时也在塑造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可见,我们学习的结果一方面是拥有了自己能思考的独一无二的大脑,另一方面是形成了可依赖的人际关系。
第三是学习的过程:个人在各种环境中通过阅读、提问、参与课堂、与人交流、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习得技能,在互动中形成基本社会关系和组织规范。这些基本的教育要素是基本稳定的,是超越技术之外的,因此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属性,无论科技如何发达,人的学习需要总是存在的。
小编与ChatGPT的对话
但是,技术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会产生深刻影响,那么教育的形式、内容和目的也会有重大的调整。ChatGPT出现,应该是教育自身改革的一次重大机会,因为如果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教育是不可能靠屏蔽ChatGPT来维持下去的。
教育改革急需在以下三方面做重大调整。
一是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能独立思考和有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人,而不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
当然知识学习作为大脑连接最重要的线索依然重要,关键是哪些知识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这些知识应该是能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能够为未来世界发展做出贡献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最基础的人文、科技和数学知识依然重要,因为其中蕴含了大量价值判断、思维工具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编程思维、模块思维、批判思维的学习内容急需补充。
二是教育的方式方法需要有重大调整,其主要的方向是要用ChatGPT等学习工具来协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而不是回避与恐惧。
人类会使用工具是人类快速进步的原因,实际上ChatGPT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工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我们几千年依靠的书本、图书馆并没有两样,基于这样强大的知识工具来学习,我们的孩子们应该学得更好。如果担心孩子们依赖它不会思考了,要么是我们教的内容没有价值,要么是我们没有理解在简单思考基础上还有更高级的思考方法需要我们教育者去开拓。
我们完全不必焦虑将来孩子的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因为对人类的文化进化来说:新技术总是以淘汰老的生产方式来淘汰旧劳动,但是新技术总是以创生新的人类需求来创造更多新劳动。
对每个人来说:新学习总是以形成脑神经元的新连接来学会旧知识,但是旧知识在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会突然拼接成新的脑神经回路来创生新知识和新观念。
三是超越知识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品质。
真正好的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求慢而不是求快的,只有慢才能锻造思维深度,才能在与人交往中铸造深度的人际关系;
是求难而不是求易的,只有挑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是求少而不是求多的,只有少才能有闲暇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形成多样化的大脑;
是求拙而不是求巧的,唯有求拙才能培养一个人的钻研精神和韧性。
一个人真正能够成功,靠的是学习的专注力,能够从兴趣上升到志趣,并成为充满个性特质不一样的人;靠的是责任心和韧性,碰到困难不屈不挠、坚持不懈;靠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作精神,在关键时能够得到团队的支撑和帮助。
这些学习品质,从来和技术无关,当然也和这个突然跑进瓷器店横冲直撞的公牛——ChatGPT毫无关系。
如果一个教育人理解这个道理,那么也就知道在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世界里,如何保持教育定力,坚持改革方向,真正为我们的孩子提供适切、有意义的教育。
面对新科技,我们是排斥它还是拥抱它,需要重新审视。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挑战?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文章素材来源于:人民教育、第一教育、中国新闻网
投稿邮箱 | xiaozhanghui2022@163.com
转自:“老师成长学苑”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