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科学者 | 曾国军学术团队——中国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研究
2023/2/27 13:47:31 阅读:138 发布者:
研究问题
在VUCA新常态和数字化转型的交互冲击下,中国旅游企业发展正处于竞争格局未定的战略窗口期。一方面,在外部不确定因素加剧的环境中,中国旅游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发展提升组织韧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构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下,旅游企业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规模扩张,而是追求质量提升与模式优化。在实践中,旅游企业尝试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如数字化转型、组织惯例变革、加快品牌建设、增强收益管理等。但由于外部环境动态发展以及自身经验不足,大多数企业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实践探索与管理研究亟待解决的议题。
研究发现
常态环境下,旅游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拼凑外部资源加快品牌建设、增加数字化技术运用等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优化组织管理模式方面,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师徒制发展组织操作常规,形成认知烙印、适应化烙印和发展能力烙印等烙印效应。烙印效应不仅贯穿于员工成长路径的各个阶段,而且渗透于个体与组织层次,既有利于塑造员工行为观念、促进自我效能和职业胜任力的形成,也益于建构旅游企业文化,并承担社会责任。
在加快品牌建设方面,旅游小企业加快品牌建设可依循“拼凑资源选择—拼凑能力演化—品牌路径变迁”的过程。拼凑资源选择以资源价值为主要特性,并包含资源功能、资源关系等多重属性。拼凑能力演化呈现外部到内部、凑合到整合的学习过程。资源选择的多重构建性与能力演化的内外学习性,形成了从回避约束累积共性,到应对约束加快差异的动态品牌路径。
在数字技术运用方面,研究发现在线评论和虚拟现实的应用对行为意向都有直接影响,而当应用虚拟现实时,在线评论对行为意向的影响被削弱了。此外,在线评论和虚拟现实对行为意向有显著的综合影响,其强度大于单独的在线评论的影响。上述研究有助于旅游企业结合自身资源与能力,优化运营管理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非常态环境下,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动态能力演化机理,优化人工智能监控模式,提升高质量发展。近几年,中国旅游企业不仅经历了制度结构调整的政策变迁,也受到新冠疫情等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特殊的外部环境甚至威胁旅游企业存续。研究发现,企业首先需要从外部正式制度环境、外部非正式制度环境、内部正式制度环境和内部非正式制度环境等方面诠释了动态能力构建过程。其次,旅游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制度环境,进行战略识别与拆解,从而各个击破,构建适应性战略模式。特别地,在旅游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过程中,企业家精神与创新意识是有序不紊经营的根本动力。
此外,旅游企业可以巧用人工智能监控,提升特殊环境下的管理模式。通过分析社会支持、人工智能监控和工作参与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人工智能监控下的工作控制程度处于较低水平时,主管支持或员工支持对雇员的自我效能感、自尊心的作用强。该发现为公共卫生安全下,旅游企业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管理提供建议。
研究启示
遵循“营商环境-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逻辑,促进旅游企业高质量发展。当传统旅游企业进入新环境时,需要自身重新平衡环境与组织之间的博弈。重视经营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突破原有组织惯性和脱离传统模式,建构核心竞争力以促进长远发展。值得重视的是,管理者的企业家精神与创新精神是高质量能力发展的原动力。面对不同情境,管理者不应依赖惯常的思维范式与企业行为,而应积极主动分析市场。适时调整管理以应对挑战,形成匹配营商环境下的高韧性组织模式,以提升竞争力。
坚定文化自信,拓展旅游企业管理研究视域。在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旅游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重视传统文化,建立融合传统理念与新兴策略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把握国家战略方向,在继承与创新相交互的政策变迁中,梳理新规律,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内生束缚,借助外部资源与依靠自身创新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
挖掘本土企业经验,做面向实践的旅游企业研究。基于中国旅游企业管理实践的特定情境,分享本土企业管理经验,讲述中国典型服务故事。一方面,帮助旅游企业塑造本土管理模式和品牌黏性,实现自强之路。另一方面,引导中国旅游企业将本土理念渗透到日常运营与流程再造中,助力企业建立高质量管理模式,缩短与发达国家服务型组织的差距,彰显本土研究者的作为与担当。
转自:“南开管理评论”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