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预防遗传性心肌病
2023/2/27 10:30:07 阅读:116 发布者: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类常见遗传性心脏病,人群发病率约为0.2%~0.5%。患者常出现乏力、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可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发生心源性猝死。遗传学研究发现,HCM患者中,c.1208G>A(p.R403Q)突变最为常见。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Christine Seidman团队在《自然·医学》发表了针对这一突变的两种基因编辑治疗方法。其中,基于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8e)的策略在单剂量情况下可使小鼠心室细胞的突变矫正率超70%,并不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补充剂量虽然会提升编辑效率,但也会影响其它细胞。基于Cas9的腺病毒递送可以使突变位点失活,但有一定的细胞毒性,需要优化治疗窗口。同期《自然·医学》还发表了美国西南医学中心Eric N. Olson团队设计的ABEmax-VRQR基因编辑系统。该系统对小鼠HCM模型的心肌细胞突变矫正率约35%。
►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190-7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2-02176-5
转自:“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